近日,罕見的大規模霧霾席卷全國,促使人們對空氣污染的關注程度急劇上升。從民用市場來看,防霾口罩、空氣凈化器等“防霾標配”出現銷售暴漲;在資本市場,無論普通投資者或機構也通過各種方式,紛紛加入“霧里掘金”大軍。(12月12日《證券時報》)
在霧霾肆虐大半個中國的光景下,仍能笑出聲來的,或許就只有“霧里掘金”的大軍了。當霧霾變得“不分南北”、“全民共享”,防塵口罩、空氣凈化器也就不得已的成了居民生活的標配??墒牵@些“防霾神器”真的能成為“標配”嗎?
據《北京晨報》報道,一個防塵的活性炭口罩售價高達45元,而像防毒面具一樣的專業口罩僅僅一個過濾盒就要50元,只能用30天,過濾棉更是7天就要更換一次。但相比于空氣凈化器的價格,口罩就有些“不夠看”了。據北方網記者調查,空氣凈化器的售價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大部分產品都集中在三四千元。
或許在有錢人的眼中,這些小錢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對于很多基層勞動者來說,幾千塊就是他們一兩個月甚至更久時間才能換回的工資。就拿不久前引起熱議的井居者來說,他們早出晚歸戶外“工作”,但有誰會愿意花幾十塊買上一個防塵口罩?更別提清晨霧霾堆積時就開始清掃大街的環衛工們了。買不起凈化器的窘境下,“自強不吸”只能成為他們自嘲的選擇。
而霧霾對人們的影響遠不止配備一個“防霾神器”這么簡單。中國青年網今日報道了一位引起圍觀的大媽,因為這位上海大媽背上了個目測30斤的空氣凈化器來買菜。當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紛紛病倒、各地的航班頻頻延誤、戶外出行不得不戴上口罩……誰還能說霧霾對普通居民的生活影響不大?
誠然,面對席卷大半個中國的霧霾,政府拿出了不少措施,從公車限行到霧霾罰單,種種行動不一而足??僧敯l個口罩,環衛工還比領導低一個級別,只能戴沒有防塵效果的面紗口罩時,我們只能無奈的發現,這些措施中,真正惠及民生的并不多。
既然國家能對高溫下的工作者作出溫暖的關懷,發放高溫補貼,那么面對很可能會繼續肆虐的霧霾,政府何不來個“霧霾補貼”?讓普通勞動者也能免受霧霾的侵擾,應當是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其實,“霧霾補貼”的提法只是一種形式,它的背后,代表著一個政府對他的民眾真誠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