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江蘇南京市地鐵2號線上,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坐在地鐵車廂的地面上,車上空位很多,旁邊的乘客猜測,老人可能怕弄臟了座位,才坐到地上的。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農民工素質低下、缺乏教育教化,在禮儀、文明等方面存在缺陷。然而,不論是褲子上沾滿泥漿的農民工自覺坐在公交車內的臺階上,還是暈車的農民工主動擦掉地鐵車廂內的嘔吐物,抑或是衣衫襤褸的農民工坐在地鐵車廂的地面上,飽受社會歧視的農民工,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回擊人們的固化思維。
作為一個公共化的互動平臺,地鐵也是探究社會關系和公共生活溫度有價值的窗口。換言之,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公共空間,是一個“流動的考場”;每一個乘客的命運,既是衡量社會文明水準的一根標尺,也是勞動者是否擁有足夠尊嚴和安全感的一面鏡子。如果說地鐵上層出不窮的失范行為讓我們見識到了人性的復雜,“農民工坐地上”則以樸素的人性力量,讓我們體驗到難能可貴的公共精神。在這樣的事實面前,那些鄙夷和嘲笑的表情是否應該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