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31日下午至昨晚,京城的空氣重污染持續了數十小時,昨天京城再次達到5級重度污染。昨天下午16時30分,市預警中心繼續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預計這場霧霾將持續到昨天前半夜。受霧霾影響,河北16條高速、天津境內5條高速、北京地區6條高速路封閉。氣象部門預計,今天凌晨開始,京城將刮起三四級北風,擴散條件明顯改善,今天的空氣質量為優。(據2013年11月3日《新京報》)
老舍曾說,當年金秋的北平就像天堂一樣。如今,昔日的人間天堂已一去不復返了。10月的尾巴和11月的開端,京城中“霾伏”,霧霾圍城,再次成為PM2.5重災區。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4.7天,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其中黑龍江、遼寧、河北等13省市均為歷史同期最多。霧霾何以放蕩肆虐?
本月1日,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表示,近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霧霾與靜穩天氣有關系。在有關霧霾致重污染的報道中,屢被提及的“靜穩天氣”、“逆溫層”、“冷空氣”等名詞以及相關解釋,也使人們弄明白了靜穩天氣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幾乎沒有風,大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沒有明顯的運動,因而導致污染物特別不容易擴散,容易在本地滯留。
看來,刮風是霧霾的天敵,污染物擴散主要通過空氣運動。而且藍天基本靠吹,這也是當今中國環保的現狀。為此,筆者便虔誠地祈禱:西伯利亞的風啊,你就是西北、華北、東北人的大救星,鉚勁地刮吧!然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的分析判斷又顛覆了筆者的良好心愿。他認為,其實今年天氣變化和往年大體相同,但是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目前霧霾天高發的根源。
何立富說:“大家應該感覺得到,天氣沒有太大的異常。比如:溫度、天氣方面都沒有太大的異常。天氣原因不應該是一個特別主導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方式造成的,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這些相關行業,鋼鐵、煤炭、汽車大發展。再有,全國房地產業發展建設,到處都是工地。這個可能是和經濟發展方式關系比較大。所以說,可能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何立富預測,“未來十天沒有特別強的冷空氣活動。隨著北方進入供暖季,在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在華北平原一帶,以及長三角地區,未來十天霧霾天氣可能會比常年偏多。”
其實,霧霾天災的背后是人禍,人類在環境保護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北京市環保局的數據表明,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機動車直接和間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業噴涂占16.3%,城市揚塵污染占16%,農村秸稈焚燒等占4.5%,還有24.5%來自北京周邊地區。盡管污染源構成是多元的,但是污染源的制造者是集中的,大多與人類野蠻落后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可以說,不對浩蕩的車流、高聳的煙囪、飛揚的煙塵等污染排放體實施有效控制,管不住人,就難以管好天氣。
減少或消除霧霾天氣,從根本上說,關鍵是要大幅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中國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減排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單一減排手段也絕難奏效,必須在國家層面上通過立法手段,采用強有力的綜合措施,加強電力、鋼鐵、石化、建材、有色等重點行業排放管理,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解決煤炭燃燒污染問題,加大機動車污染治理,嚴格環保監督管理,通過這樣堅持不懈,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努力,讓華夏大地天更藍、水更綠、氣更新。
總之,驅散霧霾,管好天氣,不再讓人們由于污染而過早地進入天堂,不能單靠西伯利亞的風,而是從科學管控國人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開始,實施環境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