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住房和保障房占了整個市場住房供應60%的時候,所謂“普通商品房”的高價又能撐到何時?所以說,住房供應模式頂層設計上的變革,實質上就是對當前高房價市場的“釜底抽薪”。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所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的消息,終于使公眾關注度最高的高層房地產政策,在經歷了半年左右的“政策空窗期”后,以全新面目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對老百姓在民生問題上反映最強烈、關心最迫切的住房問題,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的學習研究,而且還是在宣示新一輪全面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幾天舉行,這至少在公開報道中還是第一次。這不能不使人們對新一屆中央領導在住房政策和房地產市場方面的“新動向”,有了更高的期待。
有人以為,這次會議沒提房價,似乎中央的房地產政策和目標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改變。如果要真的這樣以為,也許就大錯特錯了。
一些分析人士在研讀這次會議新聞時,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法,這就是此次會議學習討論的是如何“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而不再是過去一再強調的“房地產調控”。
“住房保障”是原有的既定方針,這里無需細說。但如果深入研究品味“住房供應體系建設”,不難發現,管理層這一創新的提法,實際上意味著在住房和房地產市場的“頂層設計”上,將可能是遠遠突破以往“房地產調控政策”范疇的新動作。
過去的房地產調控,都是在住房供應基本上都是由開發商壟斷的模式下進行的,所有政策調控的視野,不僅只能在這個“體制內”做文章,而且操控市場的開發商是否愿意“配合”政府的調控,基本上就決定了一輪又一輪調控的成敗。
而當政府把“住房供應體系建設”(也有稱為住房供應模式)作為房地產和住房政策“頂層設計”的新起點,這就“跨過”了開發商“力所能及”的范圍,政府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對整個住房供應和房地產市場進行“管理”。
其實,這種住房供應模式上的“革命”和變化,人們已經在有些房價暴漲的城市看見。一周前北京市推出的“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政策,不僅使新的自住型住房的房價比同品質商品住房低30%左右,而且在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住房供應上,形成了保障房、自住型商品房以及商品房的1:2:2的三元住房供應模式。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供房結構。試想一下,當自住房和保障房占了整個市場住房供應60%的時候,所謂“普通商品房”的高價又能撐到何時?所以說,住房供應模式頂層設計上的變革,實質上就是對當前高房價市場的“釜底抽薪”。
這次會議特別強調,我國在住房供應體系建設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并要求在“加強頂層設計”上總結我國住房改革以往的經驗,并借鑒其他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有益做法。這使人聯想到中國人記憶最深的以經適房為供應主體的九八房改和新加坡的組屋供應模式。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要把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辦成一項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德政工程”,更使人對未來的住房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做出更宏大、更美好的期待。要知道,只有當房地產不再成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聚寶盆,當開發商的高房價暴利不再,整個的住房供應模式,才有可能轉變為“德政工程”。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歷來是由制度和政策決定。有什么樣的政策導向,就有什么樣的房地產市場,就有什么樣的房價水平,就會出現什么樣的住房問題和居住矛盾。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住房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的“頂層設計”上革故鼎新之時,也就是化解中國住房和房市重大社會矛盾的新希望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