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在受訪的外來務工人員中,97%打算留在廣東繼續工作和生活,其中78.2%愿意留在廣東五年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歲末在視察廣東時,高度關注我省28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囑咐“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加以關心關懷”。廣東已經在這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3年前出臺的“積分入戶”政策就是戶籍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等城市先后全面開展“積分入戶”工作,極大增進了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對廣東的歸屬感和親近感。日前,廣州市通報“積分入戶”新政策,大幅簡化申請內容和程序,更加科學地設置入戶條件。
廣東是開放包容的,發展進步也離不開外來務工人員的貢獻,自當也不會忘記這群“兄弟姐妹”。創設“積分入戶”政策正是為了實現發展成果的共建共享。這是一個對所有外來務工人員開放的制度設計,既兼顧了城市管理資源稟賦限制的現實境況,同時也打通了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城市的通道,只要你有落戶愿望,只要達到規定分值,即可申請在城市落戶。這是一項契合國家戶籍改革新思路的改革創舉,在推行現行居住證制度的基礎上,使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從原來的“高門檻、一次性”過渡到今天的“低門檻、漸進式”,而戶籍承載的福利也可以分步驟獲得,從而為普通勞動者的社會流動提供了一個階梯。實踐證明,“積分入戶”政策符合國情、省情和民情,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已經被視為戶籍改革的可行路徑。
作為廣東省省會和國家第三大城市,廣州市的“積分入戶”政策對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導向意義。此次通報的入戶新政策,是對第一個版本的修正和完善,更加符合“積分入戶”的政策初衷,即為長期在廣州市有穩定工作但學歷、技能水平尚未達到遷入管理規定所設定條件的人員入戶打開一個通道。因此,將入戶排序原則進行了調整,將原來以分數高低排序,改為達到規定分數后,以累計繳納社保時間先后排序。換言之,申請人拼的不再是“積分”而是“社保年限”,因為60分的申請資格較易達到。此外,進一步擴大居住證功能、剔除房產、捐款等爭議項目、一人入戶全家均可隨遷等政策,無疑都更加體現公平公正的入戶原則,不僅減輕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申請負擔,而且為廣大一線農民工帶來了更多希望。在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開戶籍限制的困境中,無論是專家建言的“考試入戶”,抑或不少城市實施的“審核入戶”,其實都不如“積分入戶”科學和公平,因為前者隨意偶然,后者容易暗箱操作。
“積分入戶”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肯定其開創性意義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足。比如,每年限定的入戶名額遠不能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入戶熱情,現有的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隨遷子女的公平教育訴求,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尚有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缺口。這仍是一項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制度設計,一要進一步優化入戶的指標、體系,適當降低入戶門檻;二要進一步簡化入戶程序,方便外來務工人員辦理入戶手續;三要重點解決好“積分入學”問題,通過積分制的辦法使更多的小孩能夠享受到義務教育的政策;四要進一步解決好入戶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使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民工也能享受到保障房、廉租房的政策;五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使所有外來務工人員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障的各項政策。
中山大學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在受訪的外來務工人員中,97%打算留在廣東繼續工作和生活,其中78.2%愿意留在廣東五年以上。這充分顯示出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對開放廣東的由衷自信,對“積分入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樂觀期許。廣東也將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逐步打破地域、戶籍等限制,不斷增進外來務工人員歸屬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