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北京馬拉松比賽在天安門廣場鳴槍開跑,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長跑愛好者共襄盛舉。然而,不少參賽者在展現運動精神的同時,也展現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比如,選手出發后在起點附近留下遍地狼藉,補水點紙杯隨地亂扔,很多選手甚至跑到賽道旁的圍墻根隨地“方便”。
檢索媒體報道,隨地“方便”等不文明現象往年曾多次出現,不文明的并非只有中國參賽者,甚至有人說“尿紅墻”已成北馬的一項“傳統”。對這檔有30多年歷史的經典賽事而言,如此不文明的“傳統”確實有些難堪。但是,要改掉這個臭氣熏天的“傳統”,除了重彈“參賽者需提高素質”的老調之外,更重要的解決之道在于提升賽事組織能力。
與其他專業競技體育項目不同,馬拉松比賽對參賽者幾乎不設門檻,其性質也與運動狂歡節類似,這正是北馬參賽人數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只不過,從一些參賽選手的反饋來看,北馬的賽事組織水平似乎沒能與不斷擴大的賽事規模同步。正因為賽事組織和管理的“短板”沒有補齊,種種不文明現象才不可避免。
雖然今年北馬比賽成績喜人,獲前三名的選手都刷新了賽會紀錄,但與完美的賽果相比,賽事組織細節同樣不能忽視。諸如“北馬”這種大型活動,賽事組織能力直接決定活動秩序,若組織者考慮到3萬參賽者的如廁需求,在起點增設更多流動公廁,在中途科學布局如廁點并進行明顯標示,被迫不文明的現象會少很多。
除此之外,北馬比賽迷你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的3萬名選手同時同地出發,也容易導致賽程中出現不文明“傳統”。據介紹,在香港馬拉松比賽中,各項目就是分撥出發的,這就有效減少了選手排隊如廁的壓力。與統一起跑相比,分撥分組起跑的工作量確實更大,但賽事秩序會更理想,對參賽者來說也更人性化。
當然,呼吁補齊北馬賽事組織的“短板”,并不意味著那些有不文明行為的參賽者就完全沒有責任。不管是好的傳統,還是不文明的“傳統”,都是由具體的個人造就的。只有在組織者做出更周到細致的安排、制定更科學合理的賽制的同時,參賽者以更高的文明標準要求自己,文明才會成為北馬“傳統”的主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