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紐約接連發生華商老太太練習腰鼓、華人在沿街陽臺花園晾曬內衣褲,被警察銬住或勸阻事件。當事人所遭遇的行為習慣乃至生活方式的尷尬,在國外還引發社區波瀾和輿論圍觀。
兩件事都與華人相關,清晰可見國內類似做法的影子,不免引起文化碰撞的關聯解讀。不過,它們其實與種族、歧視乃至文化碰撞無關,只涉“游戲規則”。
在美國社會,人們很看重社區精神,即一個人在享受社區公共服務、人際互助同時,要以積極方式回饋社區。此紐約兩事,或多或少對周圍居民生活、權利和習俗帶來侵擾。所以,當腰鼓隊抒發情感、晾曬者拿衛生作理由時,在當地居民眼中,卻成為不能忍受的“行為藝術”。
在一些美國城市,新年、春節,一些主要街區都有大型華人藝術風俗表演,動靜不可謂不大,連總統、國務卿都會專門道一聲“恭喜發財”。其中關鍵在于場合。同樣,巴黎、米蘭都有著名的時裝內衣秀,“維多利亞的秘密”成為不少商家的賣點,但沿街晾曬卻不為人接受。尊重場合,尊重社區精神,就是尊重當地的游戲規則。
當下,中國人出行地理范圍已極大延伸,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后發社會”,人們面對世界的精神疆界也應有同步提升,否則,極易形成財富與文明的“兩張皮”。本月初,泰國旅游局公布一份調查問卷,中國游客說話聲音大是他們帶給泰國人的最大困擾,這又對相似問題作了相似提醒。
尊重社區精神,就是利他的道德自覺;尊重游戲規則,就是接軌現代的法治精神。道理很簡單,卻應為現代人的“標配”,也是移居者、旅行者能否融入多元文化的一把鑰匙。如果不這樣,你的出現,雖然讓老外看到你的錢,卻很難看到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