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基礎氣象資料建設工作匯報會。經過近3年努力,該項工作解決了2474個國家級地面氣象站、241個高空氣象站,以及130個輻射站自建站以來基礎氣象資料中存在的數字化數據質量問題,并形成一套高質量的基礎氣象資料集,實現了現有基礎資料源的統一和完整,增強了氣象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氣象資料建設是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礎。地面、高空、輻射等基礎氣象資料是研究區域乃至全球氣候變化與預測、天氣動力分析、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研究等業務的基礎,并為雷達與衛星定標、水文設計、農業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如果沒有完善的氣象資料作為基礎,推進氣象現代化便成為空談。”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說。他希望持續推進基礎氣象資料建設,提高我國的氣象資料質量和水平。同時,基礎氣象資料集能有更便捷的使用方式,讓有需求的人能夠用、愿意用、用得好。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強調,要將氣象資料建設作為基礎性重要工作持續推進,在目前氣象資料數據集的基礎上,形成科學性強、質量高的技術分析報告;要繼續推進高質量氣象資料數據集的建設,進一步梳理問題、深化認識,努力建成系列化的氣象資料數據集,力爭使我國氣象資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在開展該項目建設前,氣象資料存在的質量問題已成為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瓶頸”。2011年,中國氣象局啟動基礎氣象資料業務發展與改革專項工作,印發《基礎氣象資料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基礎氣象資料建設。 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專家對基礎氣象資料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