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中文網上周日發布了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國兩岸三地共入選95家企業,僅次于美國。
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入選企業總部所在地,繪制一張圖的話,入選的85家大陸企業中,有48家企業總部在北京,可謂雄霸天下。
如果按照入選企業所在行業,來繪制一張圖的話,我們亦可發現,入選的中國企業,多集中在石油、金融、電力、煤炭等資源型行業和政策壟斷性行業。如果按照企業性質劃分,則大陸入選企業,民營企業還不到10%。
從500強地圖,即可知未來中國經濟改革三大方向,分別為,實體經濟振興;民營經濟崛起;區域經濟均衡。
第一條路,即是鼓勵實體經濟,鼓勵市場化行業的發展。
更深入地看,中國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公司大多屬能源、銀行、電力等行業,而從全球領域來看,500強上榜企業,多為競爭性實業公司,如蘋果,可口可樂等。
以企業發展動力而言,其他國家入選500強的企業,多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主導,而入選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則是以政策性壟斷為最大優勢,未來中國需要激發競爭性行業的活力,提倡更為市場化的經濟體系。
第二條路,是鼓勵民營經濟發展。
在進入世界500強的80多家中國大陸企業中,只有7家民營企業。而在去年,民營經濟的GDP,約占全國GDP的60%以上,民營企業產生500強的概率,連國營企業的100分之一都不到。有一個數據可能少有人注意,2004年,中國民營經濟在高峰時期,占GDP的比重一度達到65%以上,而去年公布的數據,則為60%,暗示了民營經濟最近幾年實際是在萎縮。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身份的不平等在加劇,國有企業憑借國有身份,兼并收購比它效率高的民營企業,在鋼鐵行業就曾出現過這種情況。從資源的利用與占有上看,一邊是成千上萬的民營企業缺少資金,無法貸款,一邊是獲得國家資金扶持的央企,紛紛進入地產行業,成為各地的地王。或許,中國未來更重要的,不是爭奪更多的世界500強,而是給予民營企業更大的生存空間。
第三條路,是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在入選全球500強的80多家大陸企業中,有48家總部在北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大經濟強省,加起來只有10家。不僅如此,全國其他地方的500強數量加起來,都不敵北京一市。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當下,中國經濟遭遇巨大挑戰,很多地方增長乏力。而央企力量越來越強,對于經濟格局的改變能力強大。有時候甚至一個央企的投資,就徹底改變了一個地方的經濟版圖。比如湛江,其2012年的GDP,也就一千多億,而寶鋼和中石化兩項投資,總額就超過了千億,等于再造湛江。天津濱海能夠崛起,幾乎就是靠央企“砸”出來的。
天有陰晴,地有旱澇。一方面是少數地區獨擁眾多央企的優勢,一方面是多數地區資金缺乏,投資無門。這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因此,央企總部逐漸分散到資源更為匹配的地方,或許對于平衡中國的區域經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