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是“神仙李一”的一道招牌菜。當年,縉云山香火鼎盛,被這道招牌吸引來的“仙友”不計其數。如今,這招牌又出現在萍鄉王林大師的“王府”。
對王林,不知馬云有什么具體觀感,也許,他僅僅是出于“好奇”,如他在微博中的回應。但對李一,馬云確實是有些惺惺相惜的。在李一倒臺后,馬云接受采訪,表示自己仍舊很欣賞他。馬云說,李一很聰明,記憶力非常好,知識面廣,有過復雜的經歷,是一個“奇人”。
馬云說李一的時候,大概在李一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與李一、王林這些江湖人士類似,有關馬云的故事,也充滿了江湖傳奇色彩。乃至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也蒙上了一幅江湖面紗。比如,阿里的員工都要起一個來自于武俠小說的綽號,阿里巴巴的五大業務被稱為“達摩五指”,馬云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不久前,馬云還與李連杰聯合創建了“太極禪苑”。馬云多次聲稱,他從太極的陰陽、收放、進退中悟出了企業管理的奧秘。
不得不說,馬云不是個被“工具理性”支配的賺錢機器,馬云對文化、思想乃至信仰有相當熱切的追求。這與另一位當代中國企業界的領袖-萬科的王石,非常類似。王石傾慕基督教,多次聲稱“萬科的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如果要選擇一種宗教信仰,他會選擇基督教。兩人的區別在于,王石不是草根出身,曾熟讀馬克斯 韋伯,與學院派知識分子趣味相投;而草根出身的馬云則向來就是勞苦大眾、屌絲創業者的勵志偶像,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地位。
近年來,這兩位風格不同的企業領袖都在精神信仰上大下工夫。王石寫下了《靈魂三部曲》記錄自己的探索,馬云則出入道觀、禪苑、“王府”。而追隨他們的企業家也大有人在,他們都成了“招牌”。
很大程度上,這正是當代中國企業家群體建構自己的信仰、倫理乃至生活方式的表現。市場經濟時代企業家群體的興起,對中國來說是個全新的現象。而中國傳統文化以及20世紀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中,都缺乏對企業家群體的倫理關懷、信仰關懷。
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文化系統可以解決企業家群體的精神心理需求,一切都在草創過程中。于是,儒、道、佛、國學、中醫、風水、堪輿、武術、氣功,各種與信仰、修煉沾邊的東西都重出江湖、各顯其能。
這樣一個信仰的初級階段,是以“大師”為中心的。出身草莽、久經江湖歷練的“大師”和政商精英、演藝明星們一拍即合。
首先,在這個階段,人們對信仰的質量要求不高,信仰無需“純正”,見佛就磕頭,見廟就燒香。馬云就說自己進了教堂就拜上帝,進了寺廟就拜菩薩,進了道觀就拜道長,“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很厲害,都不能得罪”。江湖上的“大師”們,一般也都號稱不局限于一門一派,而是儒道釋兼通,集古往今來之大成,比如最著名的南懷瑾大師。
“大師”們仙風道骨,總是面帶微笑,態度和藹,使人如沐春風,又有強大的組織、營銷能力,能建起大宅子,輕描淡寫地把大家聚在一起,吃幾天素,抄幾天經,當幾天“仙友”,很放松,很清靜,又很高端。企業家、官員、大明星們平時利欲熏心、身心疲憊,突然中斷俗務,到大師的大宅子里靜養幾天,仿佛換了一個角度,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確實是有收獲的。而且,“大師”們都是心理輔導方面的高手,受大師一番開導、心理暗示,下山后更加能伸能屈,游刃有余。
這樣看來,“大師”們都頗有“總裁緣”就毫不奇怪了,因為他們最投合這個暴發時代的政、商、演精英們的心理需要。
至于大師們究竟法力如何,其實并不重要。“總裁”們本來就不是來獵奇的,不是來打假的。比如,馬云就一方面夸贊李一,一方面又認為那些治病養生的技巧“走歪了”。所以,馬云出現在“王府”,并不奇怪。
學院知識分子們往往覺得“國學大師”南懷瑾是野狐禪,“阿里教主”馬云也是五迷三道的野路子。還有,另一方面,因為生活在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基本規則和倫理價值都不明晰的地方,如此一個草莽時代、江湖時代,這個時代的企業家們,也就難免染上江湖習氣、鐵腕情結,哪怕自己的言行,已經冒天下之大不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