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備受關注的東濠涌中北段(二期)景觀升級方案于日前提交東濠涌公咨委審議,這項總投資8.35億元的工程,將拿出1億元對沿線橋梁、圍墻、植被及建筑外立面等進行升級改造。有公咨委委員反映方案太繁雜,須進一步審議再提出修改意見。
總投資8億多元的工程,竟拿出1億元來搞沿線的綠化和整飾,這樣的思路幾乎是在重蹈上一輪治水的覆轍,即:河涌兩岸搞漂亮了,水質卻仍是劣V類,簡直是本末倒置。
在上一輪“一天一個億”的治水工程留下一批水質為劣V類的河涌之后,公眾本以為這一輪治水會吸取教訓,將工作重心放到基礎性的源頭截污、管道鋪設等工作上去,但遺憾的是,目前似乎未見改進跡象。特別是聽說這次的景觀升級方案計劃把三年前東濠涌一期整治時設置的朱紫寮綠道圍墻重新改造,弄成融入青磚、書法元素的湛家花園文化墻——如此折騰,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估計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廣州市民都在納悶:為什么多條像東濠涌這樣大手筆投入的廣州治水工程,總是一遍遍地圍繞綠化、沿岸整飾原地轉圈,在治水上卻建樹不大,廣州治水是不是請錯了包工隊啊?說起景觀改造就頭頭是道,為何卻很少聽到他們向公眾匯報河涌改造中的基礎性工程開展得怎樣了?截污、揭蓋復涌、調水補水、雨污分流等工作做得如何?有什么周密、有效的方案沒有?相關部門好不容易搞出個“深隧”,其可行性還是飽受質疑的。說到底,在治水這件事上,廣州究竟能不能讓廣大市民感覺更“專業”一點?
對于東濠涌二期的景觀升級方案,目前雖有東濠涌公咨委委員對此提出“進一步審議和修改”的意見,但這一意見能有多大的效力,恐怕未必樂觀。畢竟,公咨委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其職責是“咨詢、監督、解釋、客觀評價”,其中并無“否決”權力。因此,就算部分公咨委委員有反對意見,就算不少市民反對這一舉動,東濠涌二期花1億元來搞景觀升級改造這事怕也是難以改變了。這樣一來,也會讓近來頗受追捧的“公咨委”地位變得尷尬。
歸根結底,沒有干凈的河涌水就沒有景觀可言,兩岸景觀再怎么升級,河涌水質若是劣V類,那也無非是更突顯出“靚池子裝糞湯”的滑稽而已。所以,奉勸各相關治水單位,先不要急著整治河涌兩岸的景觀,尤其不能反復整治兩岸的景觀,先把河涌水質徹底治理好了再說,須知河涌水清才是最好的景觀升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