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執法,晚上擺攤,這是近來發生在武漢城管身上的狗血劇情。兩種分裂的角色扮演,吸引了大量的圍觀者,早出晚歸為稻粱謀的人們,容易對這“兩種人生”感同身受,平日給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城管們,似乎也在這樣的劇情中悄然實現了轉身。劇情至此,凡夫俗子們為之感動,擺攤城管就和北大那些深藏不露的保安們一樣,書寫這個時代底層的勵志故事,然而,事實真相并非如此。
武漢城管以極高的效率對此事件做出回應,先是主動提及“臨時工”一說,表示“絕不會簡單地以‘臨時工’為借口撇清關系,會調查清楚后第一時間公布”。此后,圍觀者得知以下信息:擺攤城管確為正式執法隊員,擺攤意在通過“換位思考”,“體驗執法”。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新聞發布會上,官方展示了擺攤城管數萬字的“擺攤日記”。其官方微博更是設置了“聚焦城管擺地攤”主題,最近的一幕出現在電視上,武漢城管昨天下午在其官方微博預告,相關人員做客當地電視臺,揭秘“城管擺攤”背后的故事。
經過當地官方的此番回應,一個狗血故事背后的各種隱情浮出水面。武漢城管在此期間展現了出色的敘事技巧,不僅劇情曲折,主題亦得到升華,夾敘夾議之余不忘繼往開來,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其官方微博前日曾提到:“執法隊員在嚴格執法、柔性執法、文明執法中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得到了咱們廣大網民的支持和認可。”就此,城管擺攤一事或可告一段落,官方的系列敘事之后,表明這不是屌絲的勵志故事,而更像是武漢城管用心良苦的形象工程。
置身事外的人們早先熱衷于討論擺攤城管的“兩種人生”,彼時,當事人的故事大有揭示“城管不為人知的一面”的意味,如今真相大白,“體驗式執法”被視為“釣魚式作秀”,城管擺攤無非是現實主義風格的無聊想象。在如今的城管群體中,可能的確有人過著“白天執法,晚上擺攤”的分裂生活,當然,即便存在這樣的故事,它們訴說的只是個體的境遇,并不能左右當下的城管群體的形象。武漢城管此次充滿顛覆性角色扮演,尚無證據表明是一次有預謀的炒作,但此后種種細節表明,官方的確有意做大此事,試圖以此改善城管形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體驗式執法”別出心裁,當地在回應過程也展現出十足的“智慧”。及時呈現事實真相,舍棄“臨時工”這一擋箭牌,并主動向大眾提出不會動用這一神器。據此,不少輿情專家評價此事,認為官方回應得當,甚至引申發揮,推理出清廉城管的結論。儼然,武漢城管將以一己之力修復當前相對負面的城管印象。
在民間的誤解,專家的沖動,以及官方的“智慧”三者的作用下,一出由政府部門導演的主旋律大作在網絡不脛而走。主演是擺攤城管,劇情為“體驗式執法”,中心思想是為宣揚城管柔性執法。無意貶損此次武漢城管的做法,畢竟在當前的城市管理中,城管的工作暫時難以替代,若有此共識,針對當前城管的批評和反思,都應集中在如何改善其工作,而非全然否定。無論是臨時工單方面暴力“執法”,還是城管與攤販雙方發生肢體沖突,表述不同,反映的問題卻大致相同,即今后應致力于營造一種和平的執法氛圍。類似擺攤城管這樣的角色扮演,能否讓城管對攤販的境遇感同身受,繼而影響其執法風格,尚難預估,但無疑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恰如武漢城管所提及的,此前該部門曾嘗試多種柔性執法,如“眼神執法”、“舉牌執法”等即由其開創。然而,偶然的互動智慧不能徹底改變城管形象,而應將文明、柔性貫徹到日常的執法工作中,讓執法對象看得見感受得到執法者的進步。要修復城管形象,除了“體驗式執法”,執法者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