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近日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教師編制、崗位設置、職稱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著重解決農村中小學一線教師緊缺、結構性缺編、教師資源配備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和問題。(6月12日新華網)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顯著,跨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辦學條件逐步改善,辦學效益穩步提高;各項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投入明顯增加,有力推動了教育發展;積極擴大教育開放,教育國際競爭力得到提高。但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們也不可否認,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將教育這一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穩步提高,還有相當長的路需要走,特別是在我國廣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還不能達到和北京、深圳、廣州等較發達地區一樣平等接受教育條件和水平,而師資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筆者認為,此次山東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教師編制、崗位設置、職稱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也將開啟我國教育新的篇章。
其實,在我國的很多農村中小學都存在教師知識老化、難以勝任教學崗位的問題。筆者認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留不住優秀教師,因為農村中小學班級和學生相對較少,如果教師教學水平較高,效果明顯,教育主管部門會傾向于把這樣優秀教師調至城里的學校,以便在相同的時間內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教育;二是留不住年輕教師,因為這些學校大都地處偏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條件不理想,有知識、有活力的年輕教師不愿意留在這樣條件艱苦的學校。由于優秀和年輕的教師都留不住,從而出現了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知識老化、難以勝任教學崗位,不能有序流動的問題。
教師雙向流動,將力推農村學校學生學習效果。山東要求以縣(市、區)為主體,城鎮教師每8年應當到農村支教1年,新進農村教師3年內要安排其到城鎮學校交流1年。以城鎮向農村支教,農村向城鎮交流并限定年限的方式,即讓農村學校學生直接接收城鎮教師帶來的新知識,又讓農村教師學習了城鎮的教學方式。
職稱和崗位與農村教學經歷掛鉤,從制度保障了農村教學水平。中小學教師評審高級教師職稱和競聘高級教師崗位時,須有近5年內在農村中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1年以上的經歷。不論是評審還是競聘高級教師,都是作為當前師者的追求,也是教學水平的更高體現,換言之,更能體現“學高為師”的榮譽,也將會更好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筆者認為,山東多項“實招”破解農村中小學教師緊缺難題的方法,應該在全國農村中小學推廣,從而大力促進中小學教育公平,整體提升我國教育水平,強力推進“科教興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