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公交縱火案再次引起全國上下對公交安全的關注。這場悲劇中,我們再次看到似曾相識的場景:公交起火后,烈火毫無阻礙地四處蔓延;乘客用安全錘砸車窗,怎么也砸不碎,有人從公交車天窗爬出去,卻被卡住了雙腿。
這些細節,不僅再現了那驚心動魄的一刻,也讓我們看到了公交車逃生的艱辛。
2009年成都“6·5”公交事件后,安全錘被認為是乘客逃生的關鍵,不過,盡管相關部門要求公交車必須配備安全錘,但安全錘易丟失的問題這些年依然嚴重,而且廈門起火事件說明,有安全錘未必就有了安全,砸窗逃生并非人們想象得那么容易。
成都公交慘案,暴露出公交車窗封閉的高風險。此后,成都、北京等城市,把公交車窗改裝為推拉式,可我們遺憾地看到,廈門的公交車窗依然是封閉的,相信像廈門這樣的城市,不在少數。
很顯然,許多地方并沒有吸取教訓,去斟酌公交安全的每一個細節,去投入足夠資金去改進公交車的安全設計。
公交車,是公共安全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對于大多數城市而言,由于種種原因,公交車硬件水平原本就不高,加之超載嚴重,擁擠不堪的公交車一旦遇到意外事故,很容易導致災難性的結局。
公交既要保運營,又要保安全,有人也許認為是兩難。但實則不然,國外以及國內一些地方,在提升公交安全上,其實有不少經驗可循。
公交車逃生的關鍵在于門和窗,國外的公交車大多是“外擺門”,即門向車外打開,而國內多采用“內擺門”,“內擺門”的缺陷在于,當車內擁擠,人使勁擠壓車門時,門往往難以打開。由于“內擺門”價格要比“外擺門”低,所以國內廠家和公交公司往往青睞前者。
在國外,公交車采用密封車窗很常見,但同時,這些車窗不僅配備安全錘,還設有應急扳手,緊急情況時扳下,就可以輕松將整塊玻璃推出車外,形成一個巨大的逃生出口。此前,上海就三種公交逃生窗模型征求市民意見,結果這種外推式“逃生窗”市民最認可。
此外,廈門公交縱火案發生前,車廂曾彌漫著濃烈的汽油味,但乘客渾然不覺。而在國外,一些公交車會裝有油料泄漏和自燃預警裝置,一旦發動機故障或者車內蔓延高濃度易燃氣體,能很容易偵測并報警。2009年成都公交車火災后,成都有關部門研制成功了車內滅火系統,一旦車內起火,系統將自動釋放無毒滅火劑,10秒內就能控制火勢。
可見,保障公交車安全,讓乘客盡可能快地逃生,并不缺技術手段,我們缺的,是對生命安危的敏感和責任擔當,是不惜一切保障乘客安全的決策魄力。對于大多數城市而言,用于面子工程、景觀工程的錢少花一點,用在公交車上,乘客安全不就更有保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