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拆遷干部聊天時說,自己去年接到一個任務,要在一個月內動遷186戶家庭,而這個地區正是知名的低保戶、老人、殘疾人聚集地,全部都是平房。他磨破了嘴皮,臨近月底仍有7戶未達成協議,更有戶主同意而租客不同意搬的情況。最后竟是街坊鄰居一起來幫忙解釋,才獲得了幾位戶主與租客的理解和支持,順利完成了動遷。
聽罷我不禁感嘆,很多時候,解決問題之道不僅需要自己想辦法,如果能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就能獲得比一人單干好的多的效果。有溝通就有理解,有理解就有信任,有信任就能發揮眾多群眾的力量,在不走到對立面的情況下把拆遷工作做好。
“理解”從何來?當然是從平時的工作中來。拆遷前的政策宣傳要透明公開,評估、對帳、簽約過程要公平公正,絕不讓老實人吃虧。除此之外,要讓群眾“理解”拆遷干部,為其分憂是最實際也最有效的辦法。這位拆遷干部說,有戶家庭因財產分割鬧矛盾,他及時介入妥善調停,讓爭吵多日的家人又和睦如初,一下子就讓周圍多戶居民對其豎起拇指,贏得了信譽上的加分。干部理解了群眾,群眾也自然愿意信任干部的工作,這樣拆遷工作就能順利的開展下去。
由此可見,在眾多老城改造、居民動遷過程中,拆遷干部只有從始至終的透明公正、樂于助人,主動去“理解”群眾,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讓老百姓得實惠,才能消除與居民群眾隔閡,取得大家的信任,進而更好的完成動拆遷工作,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