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湖北壟上頻道年薪20萬招電視主播,要求必須是農民工。消息一出,不少人立即質疑是在炒作。
農民工文化層次這么低,如何能登電視這樣的大雅之堂?電視主播是何等人才,農民工何能堪當重任?這不是炒作,不是噱頭是什么?
其實之所以對招聘農民工主播一味質疑,其原因就在于我們腦海里潛移默化的形成的人才觀在作祟。什么是人才?不少人總認為只有高知分子,只有文化人才能叫做人才!
狹隘的人才觀又造就狹隘的用人觀。君不見,在我國,各級各類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的時候總要設置很多門檻嗎?拿這幾年很火熱的公務員考試來說吧,全日制本科畢業不用說了,還有什么年齡在35歲以下,甚至還有崗位還有性別要求,還有個別崗位要求中共黨員。不少人疑惑,難道35歲以上的人就一定干不好公務員工作?難道不是中共黨員的人在某些崗位上就一定比黨員同志干得差勁?除了某些涉及黨內機密的事情一定要黨員干而外,還有什么崗位一定要黨員才能干?
不只公招考試,在社會上的招聘中,也經常設置一些與崗位需求完全不相關的條件要求,比如要求英語過好多好多級,普通話好多好多級,畢業學校必須是什么級別級別。
人為設置和人為拔高條件門檻,最終的結果就是將最適合、最出色的人拒之門外!
實際上是不是人才,適不適合這個崗位,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選拔人才最好的方式是將應聘者放到同一個平臺競爭、試用,讓實踐檢驗能力,讓成果成為選用的標尺。
清代龔自珍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當代社會,人才輩出,天公是抖擻了,各種人才不斷涌現,但是用人者卻不能不拘一格用人才,這實在是人才的不幸,更是用人單位的不幸,也是國之不幸!
一檔為農民工量身打造的服務類節目《打工服務社》,其主播為什么不能是農民工?節目總制作人黃慶龍也說,“我們這檔節目就是專為農民工服務的,之所以要找農民工出身的主播,是因為覺得有了農民工的經歷更能了解到農民工的難處和要求,也更容易深入到農民工中去,可以更好地為農民工服務,也更符合我們辦這個節目的宗旨。”
陽春白雪是藝術,下里巴人也是藝術。高雅藝術類節目才需要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妙語連珠、口若懸河的高知人才。為什么通俗服務類節目就不能用能說會道、語言鮮活、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工做主播?
農民工能不能當好主播,試試就知道?別忘了,趙本山也是農民,潘長江也是農民,我們每個人的祖輩都是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