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起草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征求意見稿)》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登錄國務院法制辦官方首頁,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民政部擬規定,凡有10張以上能夠為老年人提供食宿的床位,即可申請設立養老機構。民政部官員稱,政府希望鼓勵更多社會資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身養老服務市場,扭轉養老床位供應不足的現狀。(《新京報》6月4日)
有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到2011年底,中國約有1.85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201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約為12%,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快速上升到34%。
養老已成為全社會急需解決的難題,目前養老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比如,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現象,養老機構存在的醫療、衛生及安全隱患,養老不規范等,在兩個《辦法》中都得到了足夠的重視。這些,將是公眾討論的熱點。因為養老涉及每個人,所以,征求意見更需要打撈沉默的聲音,避免在制度安排上,忽略一些弱勢群體的利益和訴求。
社會上存在沉默的聲音,一種情況是,沉默的群體缺少對政策的關注,沒有主動了解政府信息,也沒有為其爭取利益的代表。比如,2012年,深圳市人大召開《深圳經濟特區市民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聽證會,在民意調查中,占道擺賣位居“最普遍的十大不文明行為”之首。后來有人質疑稱,“因為城市公共服務并沒有為其提供文明的謀生環境,所以才導致了亂擺賣”。可見,民意調查中,顯然缺少外來務工人員與小攤販的聲音。
在養老問題上,同樣存在類似沉默的聲音,比如農村老年人對養老問題的訴求。除了五保戶或孤寡、失能老人得到地方政府的照顧外,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還沒有進入社會保障體系。占老齡人口大多數的農村老人對養老機構有什么意見,應該受到重視。可是,他們的生活環境相對閉塞,即便老年人可以通過電視或鄉村公告了解到養老征求意見稿,也很少有機會通過媒體或網絡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另一種情況是,當一些群體與政府部門進行利益博弈時,會顯得微不足道,被迫淪為沉默的聲音。2012年8月,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曾報道,昆明市一個社會力量所辦的養老院,從2009年開始遭遇拆遷,四度搬遷,當地政府承諾留給養老院的安置用地,在院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賣給了房地產公司,而拆遷補償三年來都沒有兌現。
政府希望鼓勵更多社會資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身養老服務市場,如果沒有對社會力量正當利益的保護,缺少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訴求與聲音,其良好初衷就可能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