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19日訊 今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新基準: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理想城市》發布會。
報告認為: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理想城市,需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即走“防治結合”的道路,確保人居環境越來越好;走“質量領先”的道路,創造營商環境的“競爭優勢”;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確保生態環境的“自然優美”;走“包容增長”的道路,確保市民社會的“公平正義”;走“創新驅動”的道路,確保城市“引領未來”;走“融合均等”的道路,確保城市“反哺農村”;走“迎頭追趕”的道路,確保城市“溝通無限”;走“一本多樣”的道路,確保城市的“世界個性”。
報告建議: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理想城市,從國家層面應采取以下對策措施。第一,實施均衡發展的經濟社會戰略,推動城市化與工業化均衡發展,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均衡發展,推動城鄉均衡發展,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的均衡發展;第二,建立城鄉一體的市政管理體制,完善城鎮的管理職能,建立城鄉一體、以城主導的城市管理體制,革新公共管理理念, 推進政府管理的人性化、高效化、制度化、獎懲化、競爭化,培育非政府組織,強化城市社區建設,強化城市危機應急機制;第三,建立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政策,深化財稅體制、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就業制度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第四,構建提升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長效機制,完善價格調節機制、生態補償機制、土地占用機制、財政補貼機制和稅收調節機制。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11次年度報告。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報告詳細評價了近300個中國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和理想城市實現程度。報告從整體上衡量中國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以及有關方面距離理想狀態的差距。報告同時衡量新型城鎮化目標實現的程度和路徑選擇的正確程度。報告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有關研究機構、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