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蔡義鴻 報道)19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在分析湖南長沙潯龍河生態小鎮這一新型城鎮化案例時指出:“我國要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需要突破許多政策障礙,也就是說改革就要突破現有的政策界限,如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和農村的房地產制度等。”
做為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關注的新型城鎮化小城鎮發展實踐案例,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雙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柳中輝在做案例報告時說,潯龍河生態小鎮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為切入點,按照“政府引導推動、企業市場運作、基層組織保障、群眾參與決策”的方式,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和市民化,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路子。截至2012年底,潯龍河生態小鎮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1.8億元,2013年計劃完成投資2億元。目前,項目建設一期進展順利,已將集中流轉的3600多畝農業用地實行規模化種植,建成1100畝優質稻、620畝綠色蔬菜、600畝苗木基地;小城鎮建設已完成生態小鎮的規劃設計和征地拆遷;鄉村休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柳中輝預計,到2015年,這一昔日省級貧困村將蛻變成一個百姓富裕、生態優美、產業發展、設施完善、社會和諧的美麗鄉鎮。
金德鈞在做論壇案例小結時說,中央明確要求我國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乃至城鄉一體化。這就說明我國現在小城鎮要發展,還可能在原來集鎮的基礎上再出現新的小城鎮,我們應該站在我國新型城鎮化總體發展戰略的高度去研究,潯龍河生態小鎮是我國在推動城市化過程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案例。一是解決了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也就是解決了生態小城鎮的產業發展與就業問題;二是生態小城鎮的規劃非常精細地考慮了以人為本的問題,實現了城鄉居民混合居住;三是非常注意發揮我們農村村民的作用,組織村民來研究解決村民自己的問題;四是在農村土地可流轉、戶籍制度和農村住房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探索。當然,有些政策障礙還需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突破。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兵弟認為,這個案例在土地制度建設方面設計得非常好,在保護農民利益上,農村黨支部書記眼界是很深遠的,而且很清楚的,在200畝地中間留了50畝菜地,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李兵弟說:“我多次呼吁,希望實行農村集中居住的,不管怎么樣一定要給農民留下點自己的生活空間,不要像城市一樣,讓農民上樓,自己的地都沒有了,甚至把種菜這樣的習慣都不讓有了。”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張幼云說:“中國的城市化不可能是一個模式。因為我們區域的差異,城鄉的差異,東西南北中都有差異,我覺得可能要有一個總的原則。但方式允許實驗,因為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現在城市化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我們在制度設計、政策制定與試點等各方面準備不足,面臨很多新的困難與挑戰,所以我覺得允許實驗,鼓勵實驗。我覺得這個案例的實踐探索推動了社會公平化。”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迪華認為,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要以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為依托,要摒棄靠大項目、大規模招商來推進城鎮化發展的落后觀念,要反思華西村強人政治發展模式的弊端。
當代節能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李津逵、世博控股集團董事長金錫順、廊坊市永清工業新城顧問邊強、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東方暢想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國良等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論壇。
據了解,中國城市化論壇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屆。以公益性、民間性、建設性、開放性為特色,探討中國城市化的根本問題,總結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系統性主張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