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的胳膊擦破了皮,想在社區門口的平價藥店買瓶消炎藥水擦一擦。走進藥店,店員說,他們只賣碘伏棉球,20個,瓶裝,8塊多錢。沒有通常使用的紫藥水、紅藥水。她還特意推薦說,這種碘伏棉球是最好的,安全、衛生、方便。筆者買了棉球,走出藥店,心里感覺怪怪的:20個棉花球,8塊多錢,這是平價藥店嗎?
眼下,一些城市的社區藥店越來越多,許多藥店打出“平價”招牌吸引顧客。然而,幾元一瓶的紫藥水、紅藥水,改善心腦機能的阿司匹林、谷維素等,這些價格低廉且效果又好的傳統經典廉價“老藥”總是難覓蹤影。冬天用的凍瘡膏、夏季用的皮炎平等外用藥,也常常“改頭換面”,換個名稱,改個包裝,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不僅如此,一些藥店還常以明星代言、健康講座等形式,請“專家”坐堂、“名醫”出診,向顧客推銷一些所謂的“高效藥”、“特效藥”?;颊咦哌M藥店,店員首先推薦的總是這些廣告最多、宣傳最猛的“特效藥”。如果患者指定要買某個品牌的某類常用藥,店里要么沒有,要么被擺放到貨柜的最下層或不顯眼的地方。消費者一旦看不仔細,輕信了藥店的宣傳,就很容易買錯藥。比如,本來要買“藥字號”的藥,買到手的卻常常是非藥品的“妝字號”、“消字號”保健藥,不僅多花了錢,還可能耽誤了治療。
平價藥店不賣平價藥,說白了還是利益驅動。藥品行業競爭激烈,成本不透明,療效判斷難,一些藥品生產企業就通過廣告夸大其辭、肆意炒作,吸引消費者,并用高額回扣,吸引藥店大量銷售。在誘人的回報面前,一些藥店喪失了道德底線,為虛假醫藥廣告推波助瀾,導致醫藥銷售行業亂象頻生。平價藥店不賣平價藥,也就不奇怪了。
在社區開設平價藥店的初衷,不僅是為了方便百姓,也是為了緩解大醫院的看病壓力。真正發揮平價藥店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對銷售虛假藥品的藥店監管,違規經營不僅要重罰,甚至要吊銷經營許可。其次,合理確定平價藥的價格,增加藥品品種。對這些平價藥,應當公開目錄、明示價格,不準藥店隨意漲價、隨口要價。此外,還應在政策扶持、科學引導等方面多想辦法,提高平價藥店銷售平價藥的積極性。
比如,一些百姓常用藥確實存在價格低、利潤薄、供貨周期長等問題。為了讓百姓買到這些廉價藥,能不能對藥店銷售這些平價藥品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
用藥需“對癥”。對患者來說,到藥店買藥,一定要睜大眼睛、保持幾分定力。初診時最好上醫院請醫生診斷,確診后再到藥店買藥。藥品價格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價格與療效高低、質量優劣并不能完全畫等號,不要盲目擔心“便宜沒好藥”。在自購藥品時,要認真看清藥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外包裝等,不要輕信店員的推薦,上了虛假廣告的當。 (杜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