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7 12:57: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林其玲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病”隨之顯現。交通、治安、環保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困擾著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設者們。今年國際電聯將目光的焦點就集中在了“信息通信技術與改善道路安全”這個話題上,期望ICT(信息通信技術)能夠從改善道路狀況入手,治理城市病。
智能交通成智能城市“骨干”
根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公布的聯合國報告,每年的交通事故致使近130萬人死亡,2000萬至5000萬人受傷。由此給各國政府和個人造成的整體經濟損失約為5180億美元。駕駛員分心和道路使用者的行為包括在駕駛中“發短信”和使用車載導航或通信系統,這些都是造成道路交通傷亡的主要因素。
國際電聯一直在全世界主導為智能交通系統和駕駛員安全開發最尖端ICT標準,綜合利用計算機、通信和包括可避免碰撞的車載雷達在內的定位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國際電聯也一直在為安全用戶接口和車載通信系統開發標準,并通過消除駕駛中不安全的技術相關分心來實現最佳駕駛性能。這些創新的交通ICT解決方案和應用服務包括:車聯網云服務、緊急呼叫中心解決方案、汽車協作通信研究、公共安全LTE等等。
在全球各地,類似的方案在前幾年興起的無線城市、智能城市實驗中都有應用。目前,基于3G、4G和光纖寬帶的智能交通系統正在成為智能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運營商爭先布局
據了解,在“十二五”后三年,國家開發銀行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合作投資智能城市的資金規模達800億元。
巨大的市場蛋糕,引發三大運營商的爭先涌入。目前,智慧城市產業鏈中“政府+服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的模式已經被廣泛認同,通信運營商作為運營和應用的提供者,已經成為產業中的重要力量。
據悉,截至今年4月,中國聯通已經與26省超過150城市(城區)的地方政府完成戰略簽約,其中第一批56個開放HSPA+網絡的重點城市中有39個已完成簽約。簽約過程中多數地方政府明確提出建設應用平臺的需求,簽約合作內容聚焦在移動政務、智能交通、城市安全、智慧物流等熱點行業應用領域。中國聯通的“智能交通”應用配合交通部門積極打造智能交通系統,在信號燈控制、交通疏導系統、ETC系統全國聯網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電信則表示,他們正與交通運輸部在交通信息化規劃、行業信息技術研發、基礎信息資源、網絡系統建設、交通行業信息化應用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推進了交通運輸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此外,中國電信還開發了“易打車”軟件,方便司機與乘客之間的信息溝通,緩解了民眾打車的難題。同時,中國電信研發的智能公交系統已在多個城市投入使用。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幫助公交公司提高調度管理能力,改善乘客等待公交車時間過長的情況。針對家長們關心的校車安全,中國電信在多地開展平安校園項目,在校車中裝置傳感器、高清攝像頭、3G通信模塊等設備,家長們通過智能手機即可實時遠程查看校車情況。
近期,中國移動在山東攜手合作伙伴推出了“智能安全車”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借助中國移動專屬開發的物聯網模塊,通過位置服務疊加電子地圖實現車輛位置查詢、軌跡回放、地圖指引等特色個性服務,同時基于LBS、GPS的應用,發揮防盜搶功能,實現了老年客戶放心出行的目的。
■ 看點
人臉識別鎖定嫌疑人
在川流不息的交通主干道上,一名男子騎著摩托急速行駛,不斷變換車道,把一輛輛小轎車甩在身后。很快,這名男子身后警笛大作,警車呼嘯而至,若干警察將這名男子押上警車,但罪名并不是超速行駛。原來交通攝像裝置識別出這名男子是名通緝犯,并自動報警……
在今年5·17電信日前夕,中國聯通的高管告訴記者,他們在的武漢智能交通項目已經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功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高清“電子警察”系統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對車輛闖紅燈的抓拍,還包括治安卡口、交通流量、交通事件監測、高清視頻錄像等功能,進一步實現對城市路口的管理。
今年3月,在武漢舉行的安防產品展覽會上,就有公司展出一套可以進行人臉識別的裝備。通過儲存犯罪嫌疑人的圖像,只要嫌疑人進入監控視野,電腦就會報警。據稱,武漢警方正與設備廠商接觸,準備安裝這套人臉識別系統。
據介紹,“動態人臉識別系統”是“治安交通監控系統”的一個子功能,可安裝在各交通主干道、重要交通路口、商業繁華地帶、重點要害部位。
在成都市,即將投入使用的新二環智能交通管控系統上,也配備類似的裝置。據報道,成都新二環的每個快速公交站臺均設置了9個攝像頭,并且這些攝像頭均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攝像機,智能交通系統就會對客流量進行實時監控。”成都公交集團運營調度中心副處長尹欣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