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需要產業的支撐,依據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發展理念為許多地方所奉行。但是,正在建設中的龍海市南溪灣新城不僅為新型工業、高新技術、商貿物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聚集搭建平臺,而且謀劃得更遠,同時為未來的產業轉移、產業的轉型升級預留了發展空間。這種干在當前、謀在未來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值得肯定與借鑒。
當角美鎮區劃調整為漳州臺商投資區后,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個具有較強輻射力和帶動力的龍頭區域。龍海抓住了廈漳泉同城化的機遇,充分利用廈漳跨海大橋即將通車的區位優勢,選擇在廈門灣南岸開辟南溪灣新城。產業引進需要招商。我們習以為常的招商方式是“三通一平”,開設產業園,建標準通用廠房。只有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進而才能成為創新的主角。龍海市的做法則有所不同,在產業平臺開發建設上,引進廈門企業整體建設產業園,不僅作為產業園的業主,而且作為與政府協作的招商主體。
龍海市與廈門市是一灣之隔,確切地說是一橋之隔,在南溪灣建立創業區,是接受產業的輻射,更是促進觀念的轉變。廈門作為全國最早經濟特區之一,不論在產業化的發展,還是在城市化的建設方面,都領先一步。龍海市引進的企業,在建設通用廠房上實行了新模式廠房可以調整重構,內部總體框架結構既適合第二產業也適用第三產業項目。也就是說,一旦園區未來的配套、人氣、物流和資金流等條件成熟,退出工業項目,原有廠房不用拆除,內部結構調整后即可改造為住宅、物流業、純商業、娛樂業等項目。這是借鑒參考了廈門環東海域“退二進三”的產業發展模式。
城鎮化的發展有其規律性,產業“退二進三”是方向。一步到位固然好,但對一個新區來說未必現實。與其屆時為“騰籠換鳥”而大拆大建,不如提前為“退二進三”留足發展空間。因此,借鑒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的經驗,有效避免了產業轉型的陣痛和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
其實,這種新模式較之傳統通用廠房差距并不大,成本也不高,創新有時也簡單,無非在層高、內部柱距等方面作些改進,在功能設計上更加多樣、靈活與可變,但卻為今后人居、三產的入駐提供了便利,節約了成本,而且集約用地,建筑容積率大為提高。由此可見,產業自身需要創新升級,產業平臺開發建設也需要創新升級。更重要的是,為城鎮化建設開啟一條新的思路:城鎮化離不開產業化的支撐,城鎮化更需要為未來產業的發展預留空間。城鎮化不只是圈地造房,產業化也不能造了又拆遷。宜居宜業細節體現,以人為本,細節改進一小步,城鎮化進程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