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比如,有的地方試點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基本上享有本地居民所享有的市民待遇;有的地方推進“同城人、同待遇”,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和進城農村工享受到的公共服務水平;還有的地方實行戶口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的登記制度,剝離了公共服務、經濟利益與戶籍的掛鉤,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制度。這些都是各地圍繞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進行的創新,為解決人口城鎮化問題積累了一定經驗。
分析起來,當前影響我國城鎮化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后于土地城鎮化。城鎮化進程中的許多矛盾、問題,都與人口城鎮化的體制機制改革滯后直接相關。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關鍵是要加快體制機制的變革與創新,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的障礙。首要的就是要盡快破解戶籍制度改革難題,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當然,這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往前走。戶籍改革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化社會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類城市如何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制定農民工落戶條件,實行差別化戶籍政策,需要作進一步研究探索。
還要看到,新型城鎮化可以有多種路徑探索,但核心都應當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推進城鎮化,必須按照城鎮人口增長趨勢,進一步在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上下功夫,努力使城鎮承載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城鎮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等得到全面提升,確保城鎮化發展與城鎮承載能力相適應。城市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也需要進一步強化,加大對教育、醫療、文化投入力度,特別是要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公共服務水平,逐步解決優質公共資源短缺問題,為人們提供安居樂業的環境。此外,還要通過人口管理制度改革,運用公共資源和市場機制,引導人口有序遷移和適度聚集,在城市群、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之間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