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屑我的工作,我們會證明誰在扮靚城市。城管是注定受爭議的職業,路上少不了質疑和譏諷…”。近日,一部名為《我是城管,我為自己代言》的視頻在躥紅網絡,視頻是一名80后城管拍攝的,視頻一經發布便引起社會共鳴,也為城管加了不少分。(4月15日,《揚子晚報》)
城管制度實施十多年來,暴力執法和暴力抗法屢屢成為撞擊公眾神經的劇痛。城市管理者從暴力執法、冷暴力執法到“以禮相待”,無不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群眾的不滿,各地也紛紛嘗試推行人性化的“城管新政”:武漢城管在扣押小販占道賣菠蘿的小車時,小販下跪求情,城管隊員便與之對跪;同樣是武漢城管,為取締街頭燒烤,為上繳炭烤爐的小販補貼回家的路費;江蘇這位80后城管也不甘落后,自主拍攝“陳歐體”宣傳片來“為自己代言”,以化解市民對城管的誤解。
不可否認,這些人性化的執法方式為剛性的管理注入了溫情,增強了管理部門與市民的溝通。柔性執法也逐漸被城管部門接受,各地紛紛出臺“城管新政”禁止野蠻執法,如北京規定不許強行暫扣物品,甘肅規定不許辱罵推搡執法對象。這些規定對約束城管暴力執法、改善城管形象應該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然而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依靠這些“城管新政”仍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城管與小販之間常演不衰的“貓鼠游戲”。只有找到矛盾的“癥結”所在,才能夠對癥下藥,才能真正叫停“貓鼠游戲”。筆者認為,“貓鼠游戲”的根源在于市容保護和群眾生計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并不是“城管新政”可以解決的,叫停“貓鼠游戲”,柔情執法只是揚湯之舉。只有明確城管責任,讓執法權落地,才能夠讓城管執法叫得應,行得通;只有合理分配城市資源,充分考慮小販所需,立足城市實際情況,或規定地段,或設立時段,讓市民和小販及時交易,并做好清潔工作,才能夠方便市民生活、滿足小販生計。
筆者認為,政府只要在城市管理問題上合理介入,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城市管理者才能夠真正為自己正名、才不會為扮靚城市而抹黑自己,小販才能夠勞有所償、才不會為生計而惶惶可不終日,我們的城市發展才會真正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