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部署的重大戰略之一,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截至2012年年底,泉州城鎮化水平達到60.4%,首次超過六成,步入城鎮化穩定發展階段。面向未來,泉州要怎樣更好推進城鎮化?怎么使城鄉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如何在產業結構、就業方式、公共服務等各方面優化提升,有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本期專版,相關政府部門、鄉鎮基層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農民代表圍繞這些話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和設想。(《東南網》)
將城鎮化的目標定位為提升群眾的幸福感,這個定位無疑是廣受歡迎的。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各部門的相關官員與學者也分別從建設城鄉一體化交通體系、構建環泉州灣城鎮群體系、完善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發揮名校輻射帶動作用、讓農民家門口過市民生活、城鎮化要注重百姓福利、公共服務也要城鎮化等等方面提出了讓城鎮化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好處,提升群眾幸福感的良策。如果能夠將這些意見都融入到泉州的城鎮化建設之中,那么,泉州實現城鎮化之后的美好情景也就大體上可以想見了,那的確是令人向往的。
不過,細看這些建議,似乎都忽略了一個顯然不能輕視的細節問題:在城鎮化過程中,必然有一個讓許多農民搬出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屋而后“上樓”的問題,即會涉及到大量農民拆遷搬遷的問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不發生強拆?沒有人提到。這無疑是一個不應有的遺漏,必須要有具體的原則與標準:在城鎮化中,切實維護好農民的利益,不打著城鎮化的旗號損害農民利益,避免發生強拆甚至因此引發悲劇應該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的打著種種冠冕堂皇的旗號而實施強拆,極大損害群眾利益,甚至搞得血肉橫飛,讓一個又一個的生命被強拆碾碎的悲劇。過去較少在農村發生的開發商強行施工導致農民喪命的事,幾天前不是接連在河南與湖北發生了么?城鎮化作為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已經確定,接下來中國的城鎮化運動必然轟轟烈烈地推進。如果不能注意解決好維護農民利益,避免強拆的問題,那么,在泉州的城鎮化過程中,乃至在整個中國的城鎮化過程中,我們就很可能看到在城鎮化指數一路走高中,不斷有農民倒下的情形。如果那樣,城鎮化提升的,將是一種怎樣的幸福感?那是血淋淋的“幸福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