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小區發現不明死因麻雀】據網友@貓xiao囧 :在南京建鄴區茶南小區拓園東小區,中間一條路兩邊的玉蘭樹不停掉死麻雀下來。一條路左右兩邊都是這樣,不知從哪兒飛來死掉的,希望有關部門重視起來,至少帶走查查看死因,或許能發現一些線索?(2013年4月6日中國青年網)
不幸死掉的麻雀,遭遇“幸運”的身后事:據龍虎網報道,今天上午11:30許,南京市建鄴區宣傳部官方微博@建鄴播報,市區相關部門迅即介入調查,麻雀尸體在短暫橫陳街頭之后,被緊急送往市相關部門檢測。雖然,在茶南小區拓園東小區,這一鏡頭已出現多次,“每次給樹撒農藥時都這樣”,“環衛是每周噴農藥”,“鳥運氣不好就過去吃了”。
死了幾只麻雀,平日里怕是極難引起官方注意。雖然,死麻雀的被關注,緣于與H7N9禽流感的背景。麻雀的死亡,或許引得官方以驚弓之鳥心態往壞里想,但多事之際想得多些不是孬事。
然而,往深了一想,有一點卻讓人如骨鯁在喉:如非H7N9禽流感作背景,疑與麻雀之死相關的農藥噴撒消息,定然引發公眾和媒體指責,因為這等于曝光政府相關部門的失責:麻雀之死已非一次兩次,農藥極可能是麻雀之死禍首,噴灑之前何以未進行科學論證?何以未引發相關部門警覺?何以禍事頻發而仍未及時改變?然而,在這個H7N9禽流感背景下,這一切都極易被公眾輕看、忽視甚至放棄。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公共事件,“成功”轉移公眾視線。于是,本來應當用于曝光的披露,竟然生發出“辟謠”的正能量。
與“黃浦江死豬浮尸”事件相比,南京死麻雀事件,似乎讓公眾多了些滿意。這樣的心態讓人心酸,卻并非源自健忘和“寬恕”,而是出自屢屢寒心之后的無奈。作為橫跨江浙滬的“黃浦江死豬浮尸”事件,之所以更讓人憤怒,緣于“死豬入江”已非一日,媒體屢有報道,但遲遲未引發足夠重視。水務、環保、食品安全等部門,有著太多監管漏洞,環保預警、應急機制形同虛設。事關公共安全,政府部門讓人不待見的作為太多:視若無睹,瞞報推諉,千方百計的掩飾與遮蔽,死鴨子一樣嘴硬,死豬一樣不怕開水燙,再也無法退避后的窘相畢露,乏力或缺失的監管,顧頭不顧腚的“鴕鳥心態”,“出事—應對—再出事—再應對”的被動應付……
公眾其實容易滿足。在公共安全危情頻發,化險為夷時時成為奢望的情形下,公眾生存訴求的期望值一降再降。于是,對于險象環生、危情四布竟然也能咬牙接受。
不禁想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舉過的一個例子:如果你遭遇一個強加的嚴重外部性,比如說你正巧在一塊投炸彈的靶場宿營,有一枚300磅的炸彈就在你的帳篷旁邊,在這種情形下,將宿營的人撤離,是一種比把炸彈搬走更為自然的解決辦法。
這當然是緊急避險的極端。但這一極端的事例,對于當下卻是一個隱喻?!皩⑺逘I的人撤離”,弗里德曼給出的避險方案并不復雜。然而,這樣一種避險實施起來卻并不簡單:假如周圍的“炸彈”太多呢?到處都是霧霾,只能被困在室內;死豬漂得到處都是,要想免喝死豬排骨湯太難……
沒有“炸彈”既成奢望,退一步說,能將“炸彈”搬離也是好的;再退一步說,能很容易地找到撤離的安全地帶也是好的。只是,這樣近乎“撞大運”的生存訴求已降至最低度,幾近于“只要能安全地活著就好”。這是多么令人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