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養老金調查——城市老人直言養老金難以應對上漲的物價。應付日常開支沒問題 但沒有富余 不敢生病。每月兩三千元的養老金是多了還是少了?這是絕大多數受訪的廣州老人的養老金收入水平。(《廣州日報》3月28日)
《廣州日報》記者就養老金問題和退休工人生活現狀問題專門采訪了廣州多位退休老人和有關專家學者,調研了退休工人的生活現狀和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聽取了學者們關于養老金改革的建議,對于制定養老金政策和別的政策很有參考價值。
作為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廣州,企退老人們的退休金水平基本是1500元---3000元左右之間。中西部地區同類人員的退休金肯定低于此水平。這是經過連漲9次后的工資水平。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相比存在1到2倍的差距。
養老金連漲9年,可是這些退休老人普遍反映,養老金上漲跟不上物價的上漲。應付日常開支沒問題 但沒有富余 不敢生病,更不敢看病。有一種壓抑和擔憂的沉重感,高興不起來,也快樂不起來。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企退人員沒有幸福快樂感呢?仔細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幾點原因:
1)、養老金上漲跟不上物價的上漲,上漲的工資全被不斷漲價的商人們掠走,進入了這個階層的腰包,表面上看是在為企退老人增加養老金,實際上不如說是為所有的商家增加收入。如果做一下市場調查,你就會發現,所有商品的零售價都在大幅度的上漲,特別是與民生衣食住行相關的商品成倍的往上漲,工資增加看得見的10%不假,可是物價卻暗自增加了無人管得了的20%。物價不做詳細調查和監管整治,讓其信馬由韁的瘋漲,國家漲多少工資都沒用,只不過是一場水漲船高的魔術或者鈔票游戲而已。
2)、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如果一個家庭能有一部分人在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壟斷國企或經商謀生,家庭可以適當相互照應接濟。如果都在企業或者低收入行業工作,那就慘了,誰的收入也沒有多余的照顧他人。西安現在的大多數國有企業包括央企,在職職工的工資比企退老人還要低,他們不但養活不了自己,還要啃不富裕的二老。為了選對行,幾千人爭一個職位的眾多社會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3)、企退人員家里有一點積蓄為了保值,為了應付緊急情況,為了防病養老,投到哪里去呢?有心存銀行,負利率錢在不斷貶值,投基金吧,2010年基民人均虧損1.5萬,投股市吧,2010年人均虧損4萬,2011年人均虧損7.6萬。中國股市營業廳里坐著的80%都是退休職工,他們一輩子的血汗錢就這樣被不規范的中國股市的既得利益者卷走,用百姓和退休老人們一輩子的血汗錢造就了幾千個億萬富翁。
4)、本是同根生,收入不相同。同時一個學校畢業,就因為她分到了機關事業單位,干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工作年限也一樣,退休后她拿4000元,每次隨在職職工增加工資,一漲就是1000多。而和她所有情況都一樣的同學就因為分到了企業,一些下崗了,一些工齡買斷了,一些退休了,退休金五花八門,各不一樣,一樣的是普遍在2000元以下。人為地把公民分成3、6、9等,以后誰還愿意進企業工作呢?中國的實業沒人去搞,沒人愿意搞,中國的國防和城市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靠什么?難道靠空喊口號和不勞而食嗎?
5)、雙軌制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里,竟然能夠生存21年之久,有力的證明了政策的不公平與不公正。揭示了制定政策者和執行政策者的固守利益觀念和特權思想的嚴重性,脫離了黨性原則,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為了維護少數既得利益者的福祉毀掉了大多數中國公民的利益,真正的勞動者80%是低薪階層,真如社會上所說的干事的不拿錢,拿錢的不干事。生產力、積極性、凝聚力怎能調動和發揮出來?經濟發展和中國夢是靠實業干出來的,而不是靠不勞而獲空喊出來的。工薪階層由于雙軌制21年收入虧損幾十萬,收入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繼續擴大。
這些現實問題和政策原因導致了退休老人生活很困難,沒有安全感和快樂感,整天為今后的生病、看病、生活、物價、養老而擔驚受怕,他們能有幸福感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經濟學院教授、農村保險制度專家王國軍說得好:政策制定者享受的是比較快、比較好的軌道,憑什么要并軌?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靠政府的力量。政府和官員是兩回事,雖然政府是由官員組成的,但是政府成立的目的不是為官員服務的,而是官員要為政府后面的老百姓服務。政策制定者需要擺正這個位置,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阻礙政策的改變和進步,否則那就是改革的絆腳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