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2012社會保障綠皮書》,其中調查顯示,近四成人認為養老金不能滿足生活,有36.4%的人認為自己的養老金與周圍人相比不公平。但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員,卻有80%的人認為領取的養老金公平。調查還顯示,我國不同養老保險制度下的養老金最低200元,最高10000元,最高相差近50倍。
目前我國的養老制度,分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等多種養老模式。這種不統一的養老制度安排,滋生出最大的怪相就是,一些人沒有付出,卻得到更多。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員不需繳納各種保險費用,退休后的養老由國家財政支付,其養老金平均高于企業退休人員達1倍以上。這種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從此次社科院的調查中也可以證實,如福建廈門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中,75.4%的老人養老金在2000元以內,有的甚至低至200元,而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領取的養老金高于4000元。
我國機關、企業養老雙軌制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沒有統一制度,沒有統一要求,盡管已實施多年,但全國仍處于試點階段。機關事業單位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和社會財富再分配能力,于是其所屬人員的養老金,也在自說自話、“自斟自飲”中飛速上漲。行政單位工資也許幾年才漲一次,但一次能漲上千元,其退休人員漲幅也按70%同步增長;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至今連漲9年,總的漲幅卻不過一千多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無形中也就越來越大。
“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員中80%認為領取的養老金公平”,社科院的這一調查結果,恰恰反映出我國養老雙軌制的最大的不公平。目前的養老雙軌制有悖社會公平,引起社會廣泛不滿,而且這種先天不足、后天失控的制度安排,已經讓我國的養老制度失去了“以社保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反而制度性地實際擴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養老雙軌制不僅是待遇差別問題,龐大而且昂貴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力成本,最終將使國家財政不堪重負。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財政供養人員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比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按照相關國際標準,公務員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需要以單位GDP對應的公務員人數來衡量。從財政供養人員與GDP之比看,中國為39人/百萬美元,大大高于發達國家,“超標”近20倍。而且,由于缺乏積累,我國目前的養老金發放是現收現支,有研究機構指出,在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我國養老金缺口逐年放大,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可見,養老雙軌制不僅有失公平,無疑也是不可持續的。
建立公平合理、可持續的養老制度,涉及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是公眾期盼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是不爭的事實,反映貧富差距的中國基尼系數始終處于高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完善我國養老制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同時必須終結不公平的制度安排,廢除養老雙軌制,否則政府的財政投入不僅無法彌合分歧,反而會加劇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