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雨頻頻,廣東即將進入多雨水的汛期,不久前長沙發生的女孩掉入沙井失蹤的事件也提醒了有關部門。“為免發生吞人事故,廣州13萬沙井蓋將加裝防護網”(《信息時報》3月27日),算是這個悲劇帶來的一點正面作用。問題是,沙井吞噬路人并非首例,廣東此前也發生過多起,難道是因為之前的受害者沒有得到足夠的媒體關注,所以這個加防護網的工作才沒有被重視?
假如在規劃沙井、下水道這些市政設施時,有關部門就能充分考慮到其安全性,并在建設過程中一并裝好防護網,又怎么會等出事了才出來平息民眾的質疑,又怎么會出現“廣州2萬污水井未裝防護網,汛期時打開井蓋必須1井1人看守”(《南方都市報》3月27日)這種浪費人力物力又不討好的情況?
作為管理者,在出現與其職能相關的意外事故時,當然必須負起責任,就如“男子酒后小便掉入河中溺亡,深圳水務局被判賠11萬元”(《南方都市報》3月27日)。雖然男子自身有錯,當事部門也對判決結果大喊冤枉,但別忘了,市政設施上的一點點漏洞都可能奪命,處罰是完全必要的警醒。相比之下,“佛山公布執法人員圍毆超載司機處理結果:兩官員免職一官員撤職”(《信息時報》3月27日),似乎處罰得更為嚴厲。實際上對于執法犯法者,不這樣做,不足以安人心。
可笑的是,有些地方官頗有“阿Q精神”,以為在自己管轄之內就可隨心所欲。譬如“梅縣造成污染的紙廠未停產,村官稱關廠影響穩定”(《南方農村報》3月27日),當地官員就無視上級三番五次發出的“關停令”,還想出如此滑稽的理由來搪塞。看來,這紙廠噴出的黑煙,已將某些為官者的良心都熏黑了吧?
除了關心安全、健康,民眾還在乎自己的錢袋子。政府財政取之于民,亂花浪費當然不行。“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如桂:‘三公’費用公開可以做得更細化”(《信息時報》3月27日),就表達了政府想把錢花得更透明的意愿,至于是否真能更詳細、透明,還是要看下次的“三公”如何公開。其實,財政要避免浪費也很簡單,“廣東去年取消82會議活動,節約公款5538萬元”(《南方日報》3月27日)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