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最美”其實“最丑”
時間:2013-03-28 17:01:23
來源:觀點中國 作者:王石川
“一名滿頭白發的老人盯著快餐店里的盒飯直流口水,被一名過路的女孩瞅見了,女孩當即買來盒飯并單膝跪地將飯一口一口喂進老人的嘴里。當公眾為炮制的善良而感動時,當策劃者為成功騙取公眾信任而竊喜時,是不是該讓造假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一名滿頭白發的老人盯著快餐店里的盒飯直流口水,被一名過路的女孩瞅見了,女孩當即買來盒飯并單膝跪地將飯一口一口喂進老人的嘴里。”這名被譽為“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公,出現在25日中新社的一篇配圖報道中。但一天后,有媒體人稱這是條假新聞,“事發地點在深圳東門老街,不是文中所說歡樂海岸,而且是事先策劃的”。一位目擊者稱,該 女孩只喂了幾口飯,便隨拍照的男子離開。還有網友質疑乞丐身份。(《京華時報》3月27日)
一場感動人心的善舉,原來是事先策劃的“商業演出”,鬧劇以一地雞毛的方式收場。“深圳最美女孩”的稱號一下變得淺薄,圍觀網友也頓覺無趣甚至被愚弄和被調戲。誰導演了這出鬧劇?又為何要導演鬧劇?
據報道,炮制這則新聞的通訊員是石金泉,2011年因策劃《眼癌寶寶母親跪爬,被“富家公子”戲弄》的假新聞而備受質疑,曾公開向社會道歉。如果說石金泉當初策劃跪爬籌捐事件的初衷還多少可以諒解,那此次女孩喂飯的動機就很可疑;如果乞丐的身份為假,那就更是徹頭徹尾欺騙世人;如果乞丐身份為真,此舉就是把乞丐當作了表演道具。
最美和最丑之間,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如果是發自內心地尊敬老人、善待乞丐,比如媒體此前報道的為老年乞丐雨中打傘的女孩,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女護士,這些理應受到禮贊。她們純粹而本真地用一己之力堅守美好,既為受助的老人帶去溫情,更給社會增添人性的溫度。公眾在激賞善舉的同時,內心也受到了凈化,類似好人好事多多益善。而這名泡沫化的“最美女孩”卻是丑的,也許她本身就是一個道具,其背后的導演更應受譴責。
消費公眾善心,這是不可原諒的。今天,公眾為一些慈善機構缺乏公信力而扼腕,如果再放任來自民間的偽善心大行其道,勢必對慈善產生摧毀性打擊——誰還會相信好人好事?誰還會存善念、行善舉?行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信任,當信任被瓦解乃至肢解,日后公眾再碰到類似事情時一定半信半疑,節制善心,甚至條件反射地認為是炒作,是策劃,從而變得冷漠麻木,這就導致真正做好事的人得不到肯定和呼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及時幫助。
此外,還需要探討一番新聞倫理的問題。通訊員石金泉是一名知名拍客和網絡推手,常向當地多家媒體供稿。通訊員供稿很正常,但媒體不該不經求證就直接采用。對于網絡質疑,當事記者解釋稱,“(前后矛盾的)地點信息是系統自動生成的,我們也沒有檢查”,“稿子是通訊員寫的,我們當時沒在現場。”不是自己采寫的稿子卻署上自己的名字,沒在現場也不核查,與其說這是粗枝大葉,不如說這是喪失職業操守,背叛新聞倫理。如果沒有這家正規媒體的報道,這則策劃的新聞不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如今,新聞被指策劃,策劃者被千夫所指,一同陪葬的還有媒體公信力!
當公眾為炮制的善良而感動時,當策劃者為成功騙取公眾信任而竊喜時,是不是該讓造假者付出應有的代價?(原題:“最美深圳女孩”:被商業戲弄的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