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5日),廣東省政府官網掛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粵五條”)。記者注意到,這個版本的地方細則與“國五條”對二手房出售計征20%所得稅規定相比,存在不少“漏洞”;同時在其他問題上的限定也相對模糊。業內人士解讀稱,廣東省的細則“實質內容不多”,不僅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反而會使購房者對于房價下行的希望落空(《每日經濟新聞》3月26日)。
就此,雖然廣東省政府這次出臺的細則“粵五條”對當地的房地產市場走向究竟會有多大影響,結果還有待觀察。不過,如以過去多次房地產調控歷史經驗與上述業內人士解讀來看,或許會有不少公眾仍然不會相信,這次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能夠產生房價下行的影響。而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還是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調控政策的落點存在問題。眾所周知,這次最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以及各地配套推出的“限購”、“限貸”政策針對的都是增量需求,包括這次的最新的二手房出售計征20%個稅,根本沒能觸動現有房地產市場的存量問題。所以在此情況下,人們看到的市場現狀是,也與過去歷次調控一樣,市場房價不僅沒有因為調控政策的出臺下行,相反卻出現了“屢調屢漲”的現象。在此具體就以筆者所在的上海來說,如果有人在2001年花50萬元買一套房,那現在的市場價早已經超過250萬元。換句話也就是說,在經過去的多次房地產政策出臺之后,房價不僅沒有“穩定”,相反市場房價上漲事實還讓人們確信,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僅不能穩房價,相反盡早買房還不僅可以可以保值增值,而且也可以遠遠跑贏了通脹。而這,不能不讓人覺得是一種“抱薪救火”式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
那形成如此房地產政策調控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對此,如依筆者之見,其中主要原因還在房地產產業在地方經濟作用,以及對地方政績的影響。而其中道理說來也不難,因為在國家城市經濟與地方經濟層面上,房地產行業不僅關連度影響大(涉及上下游50多個行業),而且由于房地產行業已是不少地方支柱產業,所以房地產業的興衰,或者說房價的一旦下行,不但會影響到經濟增速,更重要的還會使地方政府失去自身收入大頭與政績“支柱”。所以你想,在此情況下,除非地方能夠找到可以取代房地產行業影響的產業,否則會有多少地方政府會與房地產業過不去,真心要將地方房價調下去的?應該說,這不僅是過去歷次房地產市場調控無效的原因,同時也是歷次調控政策、包括房產稅都對存量房網開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面對上述廣東省這次推出的“國五條”細則,筆者想說的是,無論是以過去歷次房地產市場調控結果看,還是以社會對房價調控預期講,這次最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結果或許都不會對現有房價產生下行影響,相反倒可能會與此前歷次調控一樣,結果會是“抱薪救火”。不信,可以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