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一種吊詭的現象正在形成——以公務員飯碗為圓心,一股強大的輻射磁場,正在制造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從普通大學生、高學歷白領到身家千萬的企業老板,都被這股力量蠱惑著,爭先恐后地涌入體制內。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月薪一兩千元的公務員職位?究竟是什么制造了公務員職位強悍的吸引力?
或許,公務員的工作生活現狀能夠部分解釋這一現實。一項統計顯示,公務員的被辭退率約為0.05%,被人們稱為“鐵飯碗”;公務員明面上的待遇一般并不優厚,但“隱性”福利名目繁多——有省直單位給女公務員補貼衛生巾費,而公務員在退休后也可以拿在職工資一樣多的退休金。(3月25日《黑龍江晨報》)
對任何個體來說,福利當然都是好東西。比如,谷歌的“死亡福利”,就曾引發眾人贊嘆與追捧。放在企業回饋、激勵員工,自主承擔福利成本的角度來說,這樣福利當然越多越好。可是,如果某個群體的福利支付,是以另一個群體的福利減少為代價,甚至還可能因此增加其他群體的經濟負擔,那么,這個群體的福利越好,帶給整個社會的福利剝奪感就會越重;他們過多的福利,往往意味著整個社會缺失乃至沒有福利。
現在,公務員的“隱性福利”就在描繪這種現實。一方面,公務員群體享受著“隱性福利”無微不至的照料,從一元午餐到福利分房,從搖籃到墳墓,各種福利或明或暗地照耀著公務員群體的幸福人生;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其他人群承受著來自工作、生活的高風險、高壓力,但高風險、高壓力,卻并沒有對應的高福利去穩妥地兜底,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都常讓人們遭遇保障兜底無著的困境。
二者鮮明對比之下,實則有著更隱秘的聯系。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就認為,隱性福利要么是拿公共財政資金發福利,增加納稅人負擔;要么是拿預算外資金發福利,以權謀私,隱性福利已經成為“腐敗福利”或者“隱性腐敗”。這其實也是在說,因為缺乏陽光的照耀,公務員的隱性福利正在走向某種程度的失范。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約束,監管的制度籬笆沒能扎緊,預算賬本很難向公眾公開,公務員的隱性福利就會泛濫成災,不僅需要納稅人無止境地巨額埋單,更可能產生腐敗尋租的魅影,進一步剝奪民生。
不得不說,如今社會上一些地方存在的執法經濟現象,實際正是權力不受遏制產出的怪胎。即便是一個小小的辦事或執法人員,也能利用手中的權力,收斂屬于自己或小群體的福利紅包。事實上,這也是一些公務員“隱性福利”的重要來源。
它其實也說明,當越來越多的人沖著低風險、高福利進入公務員系統時,這背后則是社會并沒有給其他群體的高風險予以高溢價,缺乏政策兜底、制度監管,人們難免遭遇來自制度外的風險和困境,這樣的環境本身就值得思索。而那么多人因為高福利,爭先恐后地擠進公務員隊伍,其實也在說明,公務員的薪酬福利體系需要一場變革。如何防止公務員把福利政策變成自己的后花園,如何扎緊制度的籬笆,如何讓陽光照進“隱性福利”,顯然是政府機構改革之時,需要連帶考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