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著名“三農”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應邀到市委黨校,作了題為“全球化危機轉嫁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講座。溫鐵軍認為,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正引領著我國生態文明的發展方向,而在實現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把握好“去城市化”理念至關重要。
全球化危機轉嫁,讓生態文明建設困難重重
何為生態文明?溫鐵軍將其歸納為“尊重多樣性、實現可持續”。
“生態文明并非簡單意味著建設濕地公園等生態工程,而是對多樣存在的社會生態的尊重。”溫鐵軍舉例說,云南傣家吊腳樓和陜北黃土高原窯洞都有存在的道理,若將其統一替換為鋼筋水泥的建筑,就是一種反生態行為。我國已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這必將協調我們從工業文明時代的反生態導向,轉向生態文明時代的多樣性導向。
“當前,全球化危機轉嫁背景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困難重重。”溫鐵軍分析,從上世紀80年代起,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大量外移;同時,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輸出原材料和一般商品,收獲貨幣;發達國家再通過建立金融自由化制度,實現大量貨幣回流。“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正在承受發達國家經濟危機的后果。”
推進新農村及城鎮化建設,應對全球化危機
在這個客觀過程之中,如何平衡?溫鐵軍認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既是應對全球化危機的有效方法,也是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主要方式。“隨著投資不斷向農村地區傾斜,農村的土地和房屋等都實現了增值,實體資產大規模增加,我國經濟進一步向健康方向邁進。”
“但客觀上,我國屬于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溫鐵軍指出,大規模投資建設對能源需求極高,當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70%為煤炭,煤炭燃燒造成大量污染。而不斷投資必然致使消耗進一步增加,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定的標準來看,世界上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都屬于污染區域。”溫鐵軍說,即便過去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工廠相繼搬離,但逐漸形成的城市帶和產業群,還是可能造成一個地區的集中污染。
盲目推動城市化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現狀面前,發展如何實現可持續?溫鐵軍提出了“去城市化”理念。
溫鐵軍說,城鎮化不等同于城市化,不是要從大城市引進大企業、讓城鎮吸納傳統高污染行業,也并不意味著城市人口占比上升,盲目推動城市化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推動城鎮化是將縣級以下的城鎮集中,在最短半徑中讓最多的農民獲得非農就業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保留農村地區的生態民宅及文化傳統,以一定基礎建設為條件,吸引有創業能力的中小企業入駐,以此化解大城市產業過度集中,人文、資源關系緊張的局面,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