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泡沫論者支持鬼城的說法,把鬼城視作崩盤的先兆,而對中國城鎮化充滿信心的人認為,每年進入城市的千萬以上的農村人口,將填滿中國的每個城市。
城鎮化是真實的,中國不會出現房地產市場斷崖式下降,但某些鬼城的出現,以及某些城市必然出現一輪房價下滑,以跟上收入的步伐。
中國社科院發布《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未來20年,每年將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居住。
一線城市、東部地區絕不會成為鬼城。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2000年至2010年,東西部共有9省市出現了人口增長超過10%。北京、上海、天津均爆炸性地增長了29%以上,全國人口增長中的54.9%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前五個城市中,外來人口成為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重慶、湖北、四川、貴州、安徽和甘肅六個省份的常住人口,卻出現了負增長。全國分成了人口導入地與人口輸出地,這一過程在持續進行中,使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有了現實基礎。
重點發展的西部大城市不會成為鬼城。
以成都為例。2000年底,成都城鎮常住人口為606萬人,十年后成都城鎮常住人口為921萬人,年均新增人口為31.5萬人。以人均需要25平方米住房計算,城市化進程使得年均住房需求近800萬平方米。2012年,華西城市與房產研究院聯合成都透明房產網聯合推出《全川購房力調查報告》,顯示四川二級城市購房者買走成都六成房子,成都作為四川的惟一中心城市,地位無可動搖。
成都市每年新房銷售面積在700萬平米左右,新增需求和銷售面積基本契合。2012年,成都主城區商品房住宅供應面積85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成交面積848.25萬平方米,同比上升35%,供求比為1.01:1,購買面積70到90平米占比46.6%,剛需占比一半左右,說明成都住宅市場風險不大。
不過,環顧其他人口、資金導出的中小城市,未必有那么幸運,他們不可能像成都、長沙一樣吸引全省購房群體,這些地區正在期盼著新一輪的基建以填平缺口,房地產供應量大增、經濟落后、環境糟糕的中西部三四線城市,存在著巨大的房價下行風險。
即使是成都這樣的大城市,不同的區域房地產銷量截然不同,不同的物業種類面臨的風險也截然不同。相比住宅地產,當地商業物業風險要高得多。
今年1月15日,世邦魏理仕(CBRE)發布2012年全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回顧,當年成都辦公樓市場凈吸納量達到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但新增供應量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9%。在巨大的新增供應的壓力下,2012年成都優質寫字樓空置率被推升至34.6%,較2011年增加8.8個百分點。2012年一線城市的辦公樓空置率為7.94%,二線城市辦公樓的空置率高達20.7%,而成都在全國11個二線代表城市中,辦公樓庫存量最高,接近400萬平方米,空置率也最高,達34.6%。隨著實體經濟的下行,供應量的推升,以及電子商業模式的競爭,前兩年商業物業遠超當地所需的城市面臨瓶頸。
從房地產調控以來,房貸與面積數據顯示,自住與改善型需求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流人群。剛性需求放量,說明大部分投資者認同,低風險高收益的房地產黃金時期已過,這將讓除人口暴增以外的一線城市房價走向平穩,甚至下行。
城鎮化可以消滅多數鬼城,但并不一定意味著房價上漲,當農村中的富裕群體依靠自身資金在城市購房后,進入城市的群體,不再擁有資金紅利,當地銀行的政府企業與個人存款可以作為風向標。此時,房地產將按照剛需的價格制訂,而非投資者的投資預期定價。
以江西省為例,按照“十二五”規劃,該省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預期將達到54%,按年均1.7%的增長比例計算,每年將有近80萬的農民進城,鑒于這部分群體人均收入不高,缺乏其他財富來源,并不能保證當地的中小城市房價將大幅上升。2012年江西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828元,比上年增加936元,增長13.6%,增幅比全國水平高0.1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10.9%。最樂觀的估計,十年收入即使能夠達到15萬元,以房價收入比計算,十年后每平方米的房價也應該在1萬元以下。如果上漲過快,可能中途崩盤。
認同房地產市場的樂觀是有前提的,即,通脹與房地產泡沫可控,城鎮化進程與就業同步發展,居民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