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微 發自河南柘城
作為今年“兩會”熱詞之一,城鎮化是我國擴大內需的潛力所在,“市民夢”的實現,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30年以來,我國走出了一條快速城鎮化的道路,如今,新型城鎮化應如何進一步推進?
多地政府已先后提出當地的城鎮化目標,其中河南省提出,2017年城鎮化率要達到52%以上。《每日經濟新聞》選取河南省基礎較為薄弱、城鎮化起點較低的農業大縣柘城縣作為樣本,以聚焦一個縣城鎮化的夢想與現實。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每年以0.8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2012年城鎮化率達到52.6%,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后,各地城鎮化速度加快。今年地方“兩會”,各地方政府將城鎮化列入報告,競相提出城鎮化目標。以未來5年為例,安徽省提出力爭達到55%,廣西提出由目前的43.53%提高到53%,湖北省提出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等。
2012年,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2.4%,近年來河南城鎮化率的年增速近1.8個百分點,河南省政府提出,從2013年起,將每年的城鎮化率增速提高到2個百分點以上,2017年達52%以上,比2012年增長約10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深入河南柘城調查,以聚焦一個縣城鎮化的夢想與現實。
以農村社區提升城鎮化率
柘城,位于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人口近百萬,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
商丘市對柘城縣的定義是,“是我市基礎比較薄弱、城鎮化起點較低的一個縣,城鎮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商丘市2012年城鎮化率約為42%。
當城鎮化的大潮來襲,柘城這個農業縣也開始了一場城鎮化的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努力提高城鎮化率”成為當地的口號,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則被看作是提高城鎮化率的重要手段。
2013年,商丘市計劃新開工70個新型農村社區。具體到柘城,目前其轄區內的13個鎮、8個鄉均在規劃社區,有些農村社區已初具規模。柘城縣農辦副主任李連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柘城總共規劃了98個社區,其中農村社區73個,另外則是城鄉結合部的社區,“現在一個鄉鎮做一個試點,由于剛試點,建好的社區不多”。
柘城以西20多公里的崗王鎮祥云社區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祥云社區已成為當地新型城鎮化的典型,不僅受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商丘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多次到場視察。
記者在去往崗王鎮的路上看到,路邊廣告除了農資、摩托、家電,還有“樓盤社區”的宣傳。“要買房,到崗王”,公路上一條橫幅飄著:“社區超大規模,各類配套齊全,生活居住方便。”沿途小村的墻壁上則寫著:“祥云送福,特惠全城”。
祥云社區位于崗王鎮中心,看起來,它與城市里的小區沒什么兩樣,嶄新的樓盤綿延一公里遠,小區既有普通的高層、也有別墅形態的安置小區。小區路邊有一所中學、一家水廠,小區內設有醫院、銀行、綠地等。
沿街的底層均為店面,但只有包括中國郵政、牲畜站以及雜貨店在內的廖廖幾家店面開張,門口則停放著摩托車。按當地官方的說法,祥云社區占地面積3675畝,集居住、商貿、文化、教育、養老、休閑、醫療等設施為一體,將崗王周邊的金莊、雙廟等8個行政村2.5萬多人納入中心社區集中入住,可節約耕地4510畝,將大大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有效解決“空心村”土地閑置浪費和農民亂占地、亂建房問題。
當地官員稱政府控制房價
目前,祥云社區規劃有A至F六個區塊,按祥云社區售樓中心的說法,除了60戶回遷戶,只賣出了A區。“小區的市場價是1300元/平方米,如果家在農村有房,扒了房的話那就1200元或者1150元。”售樓處的小姐說,小區是由政府開發的,不屬于哪個開發商。
崗王鎮鎮長王沖鋒證實,祥云社區的建設,沒有開發商,只有建筑商,這為節約成本創造了條件,給建筑商的承包價格透明公開。他說:“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崗王鎮著力解決農民的實際需要,讓農民搬得來、住得起、留得住、能致富。”而李連福也表示,房價由政府主導,政府要控制價格,讓利于群眾。
王莊村,距離崗王鎮五六公里,鎮上那座祥云社區成了村民茶前飯后談論的對象。在農村熟人社會的話語體系中,處處滲透著“社區洋房”的說法。
不過,受訪農民普遍表示,每平方米1000多元的價格有些高。有村民表示,自己的宅基地蓋棟兩層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只要10多萬元。
對于祥云小區,村民抱有復雜的心態:小區設施比農村好,但住小區種地不方便,比如農具特別占地方,生活也不方便,一名王姓村民表示:“我們農村家庭不燒柴火不行,小區房沒法支大鍋,純用天然氣成本又太高。”
盡管如此,目前小區的建設仍讓一部分農民受益,這就是60戶回遷的居民。這些建成如別墅式樣的自建房,只需要付1萬多元的宅基地費用,村民就可以自建。一位已入住的郭姓村民介紹,“政府打好地基,我們直接在上面蓋樓”“這個兩層樓建筑面積有200平方米,總共花了十四五萬,2011年建好的,現在已升值了,按小區的市場價,值30萬元。”
崗王鎮小城鎮建設宣委魏慶偉表示:“我們現在的操作模式,商丘市領導認可,省市領導認可。”
部分“商業街”人氣不旺
地處柘城以北的遠襄鎮,則在建設另一社區,當地規劃了一個1760畝的龐堂社區,預計將龐堂村周邊6個行政村的3461戶農戶12114人納入到小區入住。
目前,這個小區只建成了兩條街區,兩個街區分屬不同的開發商,開發商的名字各稱為 “遠襄西街住房部”和“遠襄北街住房部”。目前這些樓房比崗王鎮要簡單得多,建好的小區為沿街商業,所有的樓房樣式都一樣:一層商鋪,二層住宿。
遠襄西街售樓處門口有些冷清,里面只坐著一名工作人員,這名李姓工作人員說,目前西街只剩下十幾套,“去年我賣了37套房子,一個月平均賣3套。”
她介紹說,農民買房沒有按揭貸款,都是一次付清,“一手交錢,一手交房,到時再辦房產證”。
商業街內部,則是規劃中的多層住宅房和新農村別墅群,這些規劃的小區地塊上仍種著小麥。遠襄西街住房部打出的商業廣告稱,遠襄西街是遠襄未來商業的一個轉移方向,“立體商業空間,復合商業業態,適合各種投資經營者”。
正是在這一遠景的感召下,姬女士在這個街道開起了第一家商店。遠遠望去,這家商店在兩排緊閉的商鋪中間有些孤零零的。姬女士說,鎮上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生意不好做,“一天最多只能賣出300元、400元的東西,有時只有200元。”
2010年,姬女士家的房子拆遷,去年這里的樓建好后,她以24萬元的價格買了這套200平方米的房子,“1200元/平方米,這是拆遷后的價格,如果沒有拆遷,總價則是28萬。”姬女士說,如今,這個開張幾個月的商店生意凋零,加上她家還有3個孩子上學,每年學費要兩萬多元,她表示自己過陣子會關門另謀打算。
該鎮的規劃目前成形的除了商業街,還有運河社區。
按照運河社區的規劃,它將納入大張旗村、余老家村等6個村的居民,不過目前只蓋了3棟樓,售樓處的墻壁上,用“紅點”標出了3棟樓的銷售情況。
運河社區的一名負責人說,由于擔心房子賣不出去,現在是蓋一棟樓賣完再說,“一個樓盤要幾百萬元,賣完主要是為了回籠資金,如果全面興建,那要幾千萬元。”
柘城城鎮化寄望“產業”
遠襄鎮鎮長李華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鎮里建社區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小區的整體規劃是縣里幫設計,但政府沒有錢,所以需要引進開發商,讓他們來建房。
李華拿出一本由同濟大學規劃院設計的小區鳥瞰圖說:“我們這個小區規劃住兩萬人,涉及周邊12個村,計劃到2020年完成,但現在只建了小部分,村民的入住率也較低,大規模開發是個長期的過程。”
他認為,農村社區是 “一箭雙雕”的工程,由于社區功能設施較齊全,有醫院、學校,供水排水等,這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對國家來說,能夠節省土地,我們這個小區建成后可為國家節省5000畝土地。”
但眼下,李華不由為小區的后續建設擔心,“縣里給我們這些人一個月的預算就一萬五千塊錢。”他說,以前這些錢是不用建社區的財政撥付,但現在要開發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李華說,現在來鎮里的開發商主要還是小開發商,他特意問記者:“你有沒有大的開發商介紹?”
柘城是個農業大縣,目前主要產業是金剛石微粉及制品產業、紡織服裝等,財政收入有限。對于新型城鎮化,當地推進產業與城鎮化相結合的辦法,希望有更多企業落戶。但效果并不顯著,尤其是來到鎮上的企業就更少。以崗王鎮為例,目前只有一家水廠。社區居民說,水廠工資每個月1000元左右,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外出打工。
當地公開報道稱,柘城縣政府吸引3000多名返鄉農民工選擇在家門口的產業集聚區企業就業。但這對于這個擁有100多萬人的人口大縣而言,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依然是杯水車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采訪期間,適逢剛過元宵,城中處處可見背著行囊的外出務工人員,他們出行的方向主要為深圳等地。
作者:林暉 陳煒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