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鎮化進程中如何辦好農村校
——代表委員談新形勢下農村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大批農村人口陸續進城,農村學校生源減少,教學點的人數也會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教育面臨怎樣的難題?農村學校如何才能辦好?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代表委員。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教育面臨新難題
“隨著城鎮化率歷史性地突破50%,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已經進入新階段。坦誠地說,社會的發展變化給農村教育帶來了新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教育廳廳長李東福說,“‘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而在山西,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50萬農村人口進城。農民都進城了,農村學校的生源自然就減少了。現在,山西農村有一批學校,原來有七八十人,現在只剩下幾個人。對于這樣的學校,撤了吧,村民不方便;不撤吧,學校質量確實難以提高。這個兩難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村主任徐淙祥與李東福持相同觀點。“經過這么多年的建設,村里學校的硬件設施好了,老師來了,可學生卻走了,寬敞明亮的大教室里稀稀拉拉坐著幾個學生,這樣的學校咋辦?”
“無論多難,都要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來自廣西農村的毛南族全國人大代表譚夢曦說,“改變一個貧窮的地方,需要發展,發展需要機會,機會的獲得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前幾年,政協的提案要求撤點并校、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這幾年,大家的關注點又聚焦在農村教學點的恢復上。也就是說,撤留之間,農村教育都會有問題,關鍵是要找到解決問題的平衡點。”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認為,在城鎮化背景下,如何統籌協調城鄉教育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他建議,尊重農村義務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規律,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支點,應納入當地經濟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看來,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教育怎么發展,尤其是農村教育如何發展、布局、規劃等,都需要放在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下進行認真細致的系統研究。
張志勇說:“在規范農村學校撤并、優化農村學校布局的同時,我非常擔心快速城鎮化帶來的城市教育資源的日益緊張與短缺。”他認為,農村孩子在短期內全部涌入城市讀書是不現實的。從這個角度看,辦好農村教育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辦好農村校需加大投入,吸引優秀教師
城鎮化后,農村的學生少了,出于方便農村孩子就近入學的需求,農村學校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還會存在。由于農村學校點多、面廣,需要投入的經費更多,需要的教師也會更多,這是農村教育將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康說:“對資金并不充裕的西部省份來說,要辦好數量不少的農村學校教學點需要相當多的資金。可教育經費只有那么多,錢從哪兒來?”
印杰認為,要采取“弱勢補償”政策,在新增教育經費中,通過向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傾斜,盡快彌補農村校舍建設、設施配備、教師配置、教師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同時,發達地區也應該主動支援落后地區。
全國人大代表、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院長陳仲建議,發展農村教育,要以政府為“主”,企業為“補”。他說:“我是一個企業的當家人,企業發展得益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在社會需要時,企業也要站出來。如果每個企業都對口支援一個村,這個力量比國家扶持的力量還要大。”陳仲希望政府加強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多做公益事業,在精神層面適度褒獎做公益事業的企業。
“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并不是光靠花錢就能做到的。”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西寧市十四中特級教師龐曉麗經常送教下鄉,對農村教育了如指掌。“在青海,農村學校的校舍建設和城里幾乎沒有區別,農村教師的工資比城里教師還高幾百塊,但農村教育的質量還是和城市有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師資水平的差距。”
“決定一個地區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在教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長安希望通過城鄉教師流動制度解決農村的師資問題:將教師的管理權放在市、區,實現城鄉教師統一調配。“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想在根本上解決農村師資的問題,必須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將更多的優秀人才吸引到農村任教。”李長安說。
借助信息化手段補齊農村教育短板
提升包括教學點在內的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除了加大投入、補充師資這樣的招數外,教育信息化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試圖通過推進教育信息化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
“教育信息化一定程度上對教育事業是有革命性意義的,通過信息化手段,能讓原有教育體系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有所加強,效率有所提高,比如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教育資源薄弱的地方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高文認為,信息化手段可以為農村教育發展提速。
“信息化的確能解決農村教育中的一些難題。以山西晉中為例,當地通過數字資源共享,擴大了優質學校和師資的輻射力,帶動了薄弱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李東福說。
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北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郭永宏帶來了“國家教育云”的提案。他說,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育系統信息化應用力度,以“國家教育云”平臺為依托,調動教育、科技等相關企業參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積極性,推進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有助于農村教育質量迅速提升。
他建議,加強農村、偏遠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充分利用國有通信企業現有網絡,解決當地校園網絡接入問題,力爭在兩至三年內盡快實現“校校通”;同時鼓勵加快電腦、手機等信息化學習工具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縮小城鄉教育數字鴻溝。
“但不能對教育信息化要求過多,期望過高。信息化手段是對現有教育的補充改進,教育體系和教育規律本身不會因教育信息化而改變。”高文說,“信息化只是強化教育效果的手段,這個手段是依附于原來的教育基礎的。”
高文認為,社會各界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對此應該肯定,但要客觀認識信息化的功用和效果,對其宏觀戰略地位定位不應過高,同時要加強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的教學內容的研發。“信息技術只是載體,內容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