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民郝磊出資開辦“私人巴士”,供市民免費乘坐。郝磊介紹稱開通巴士為公益目的,該巴士停留站點多為公交線路不能通達的地方。但該舉動于7月19日被叫停。相關部門表示:“免費巴士”合法運營手續還不完備,公益性質公交運輸必須登記備案。(7月20日中國廣播網)
私人“免費巴士”的開通,一方面因站點多為公交線路不能通達的地方,大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另一方面也因人滿為患,存在種種不安全因素。有關方面出于安全的考慮對其暫時叫停,初衷顯然是良善的,畢竟巴士上有眾多市民乘坐,確保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走必要的程序、做必要的備案,才能讓愛心更好地發光。
但是,對城市管理部門而言,顯然不能停留于叫停或督促其完善運營手續,更應從中引起反思。其實,“免費巴士”承擔的正好是城市管理部門缺席的責任,方便市民出行,本就應該是城市管理部門考慮的事情。事實上,在這些公交線路不能通達的地方,多投入幾輛公交車,并不需要花費多大成本,“免費巴士”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小細節體現城市管理者的水平,管理的缺席與到位,給人的感覺大不一樣。現代社會,衡量城市進步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不是越來越方便——出行顯然是日常生活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問題是,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相關部門更注重從大處著眼考慮城市規劃和管理,無形中忽略了這一盲點,給市民出行造成了不方便。如今,民間公益人士主動掏腰包開通“免費巴士”,城市管理者決不能等閑視之,而應當把“免費巴士”當做一面鏡子,觀照自己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從中獲取城市管理的智慧。
私人“免費巴士”啟示我們,現代化的城市管理是一項“細活”,城市管理部門必須要明確“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城市規劃和管理過程中,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人性化的視角,盡最大努力方便民眾出行、生活。只有滿足了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才稱得上井然有序,才能讓人感受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