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5年里,重慶堅持走民生導向的發展道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城市化、工業化和民生改善過程,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一顆耀眼的新星,引起了全球知名媒體的高度關注。從今日起,本報將遴選一系列世界知名媒體對重慶的報道,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
重慶:中國城市化的實驗室
每一天大約有1370人來到中國重慶。他們大都貧窮,愿意做任何工作。有些加入了“棒棒軍”,肩挑竹竿(本地方言又叫“棒棒”)從事貨物運送。在日復一日的爬坡上坎中,這些挑夫每天大約可以賺取3美元。還有些當上了清潔工。諸如此類的雜務性工作并不難找到。
起初,大多數新來的人收入只能保障最基本生活。但他們向往這座曾作為中國陪都的城市,其原因是有機會賺取更多,并爭取攢下一筆錢匯回農村的老家。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他們也推動了這座江濱城市的新興,使之成為擁有3300萬人口的世界最大城市。地球上僅有37個國家的人口超過這座超級都市。
歡迎來到重慶,中國最長水道揚子江的起點。這里,迅猛的經濟發展意味著沒人會一直窮下去。實際上,市政府官員有信心避免里約熱內盧等“福布斯大都市項目”中其他城市遭遇的命運。“這邊不會出現印度或者巴西那樣的貧民窟”,黃奇帆市長如此說道,“飛速增長的經濟可以使農民工很快找到工作,所以他們能夠脫離貧困。”
重慶的發展勢如破竹。曾經作為四川省一部分的她,于1997年被分離出來,加入北京、上海、天津的行列,成為中央直轄市,擁有省級權限。重慶是在這個國家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唯一如此的行政單位。
為了發展邊緣地帶,中國中央政府于1999年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有人將其比之為“馬歇爾計劃”。
政府在西部地區進行了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投資。被譽為“揚子江上芝加哥”的重慶從中獲益匪淺。
這座城市也是中央政府為加速城市化進程而批準設立的重要試驗區。中央將其規劃為超大城市其面積大約為比利時的三倍以至于住在邊緣地區的居民不必跨省便可以從鄉村轉移到衛星城,或者中心城區的郊外,或者都市中心。
所以重慶市內部也在進行著城市化進程,其城鎮人口目前已達到46%。中心城市的人口已經有大約1000萬,并計劃在2020年底翻番達到2000萬。
不足為奇的是,被中央的規劃者們從四川省分離出來后,重慶才步入快速增長的軌道。重慶官員現在可以運用中央直接的財政支持開展工作。
江津,距重慶主城大約半小時車程,揚子江上重要的貿易港口,展示了本地官員是如何創造經濟增長的。近來重慶市政府已著手通過大規模交通設施建設將近郊地區與城市核心相整合。江津也于2006年被吸納成為重慶市中心地帶的一部分。新修的公路與鐵路正如政府所設想的那般吸引了大量的制造業入駐。產業的興起為不斷前來的新移民提供了工作機會。結果是,現在的江津可謂是樂不可支,其經濟增速達到了16.8%。
有人說城市化是中國歷史中最重要的趨勢,貧窮的鄉下人可以借此轉變為時髦的城里人。目前中國已有166座城市擁有100萬以上的人口,更多的城市正在加入這個行列之中。重慶作為過去五年中地球上發展最快的城市,還準備將這種城市化進程持續20年。
現在的移民將是重慶、同樣也是中國未來增長的希望。重慶可以避免出現如同里約熱內盧那樣的600多個貧民窟,如果她可以不必依靠政府財力,而是有賴于所有的這些躊躇滿志,愿意在這座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新移民。
(原文刊載于2011年3月出版的美國《福布斯》雜志,本報有刪節,周季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