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間布局新提法體現了對花都增城從化未來發展的重視
幸福新起點
貫徹落實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
廣州將讓“一個都會區、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的城市空間布局明顯優化。
“黨代會報告中‘一個都會區、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的城市空間布局,既有原有城市規劃理念的延續,也體現了對花都、增城、從化等北部地區發 展的重視。”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廣州市政府參事、高級規劃師史小予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后5年將給作為“三個副中心”的北部地區帶 來新的發展機遇。
史小予說,本次黨代會報告中有關廣州城市空間布局的提法很有新意,但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延續了過去“東進、南拓、北優”的城市架構思路。像南 沙新城和東部山水新城“兩個新城區”目前都已有非常成熟的架構,基本上都已經在建設之中。以中新知識城為主的東部山水新城已經經過一兩年的規劃論證。南沙 新城的建設更不用說,已經被列為廣州的“一號工程”。
“花都、增城、從化作為三個‘城市副中心’被提了出來,主要是考慮到目前這三個地區比較偏遠,將它們作為‘城市副中心’在城市功能劃分上非常準確。”史小予說,這體現了廣州市對北部地區發展的重視。這次的城市架構定位將給花都、增城、從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黨代會報告將東部山水新城作為兩個新城區之一的提法,讓我們蘿崗人覺得很振奮。”來自蘿崗區的雷宣云代表對報告中有關東部山水新城的空間布局 贊不絕口。專家表示,未來5年,蘿崗區將以建設“東部山水新城”為契機,以自主創新和人才支撐為動力,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蘿崗東部山水新城:
用十年讓200萬人宜居宜業
根據《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綱要》,今后將用10年時間基本建成能容納200萬人口的宜居宜業的東部山水新城。蘿崗區有關 負責人表示,今后將以“五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作為支撐來提升東部山水新城的功能配套水平:一是軌道交通工程,包括地鐵六號線二期(蘿崗段)、知識城 線、二十一號線(東部新城線)、穗莞深城際線(廣州段)等;二是道路交通工程,包括開創大道、科學大道等快速化改造,永龍隧道、永九快速等主干路網建設, 廣深高速大觀路出入口改造等;三是能源保障工程,包括知識城智能電網、知識城分布式能源站、集中供熱系統、中水回用系統建設等;四是生態環保工程,包括垃 圾壓縮系統、污泥無害化處理,金坑河、永和河等河涌整治工程,綠道建設、重點景觀升級改造工程等;五是智慧城市工程。
投百億建十大民生工程
據了解,東部山水新城將以“十大”民生工程建設作為支撐。蘿崗區負責人介紹說,下一階段蘿崗區計劃總投入約200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投入 近100億元來建設十大民生工程,主要包括:中小學規范化學校、公辦示范性幼兒園、職業技術培訓學院、國際學校等教育基礎設施工程;區文化中心、新圖書 館、新檔案館等文化設施工程;社區健身中心、運動場等體育設施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信息化系統等醫療衛生設施工程;區福利院、殘疾人康復等民政設 施工程;人力資源市場、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等就業保障設施工程;蘿崗客運站、公交站場等公共交通設施工程;天鹿南保障性住房等安居工程;筆崗、禾豐社區等 “三舊”改造工程;香雪城等商業配套工程。
南沙開發建設:
“一號工程”規劃需更穩定
“如果廣州未來的希望就在于南沙的話,那就要首先做好高標準的規劃。”列席黨代會的老市長黎子流建議市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出臺南沙新區科學開發、 從容建設的相關政策。 “南沙代表廣州今后持續發展的亮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副校長董小麟提出,南沙新城的發展要科學規劃,不要急于求成。
報告提出,全力推進以南沙濱海新城為重點的新城區開發建設。把南沙開發建設作為廣州的“一號工程”,堅持科學開發、從容建設的核心理念,培育以 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高地,打造中國新型城市化典范,使南沙成為引領城市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核心樞紐。連日來,與會代表在審議黨代會報告時對南 沙新城的開發建設表示了極大興趣。 “環境搞砸了,發展就毫無意義”
南沙開發區1993年開始建設,今年11月獲得了全球聯合國最適合居住金獎,圍墾而造的濕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獲銀獎。“新建的生態公園、綠道,保留的水杉夾道田園公路等等,一派歐式風光。”與會代表羅兆慈贊嘆道。
與會代表們認為,南沙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的經驗,應該得到更多延續,“如果環境搞砸了,發展就毫無意義”。因此,南沙的規劃管理要更 穩定,產業定位、人口規模控制、素質提升要更明確。“報告修改過程已經初步體現,之前的輕軌提出到南沙,考慮規劃定位最終修改為只到番禺”。
羅兆慈認為,南沙以先進服務業為重點,包括產業、人口布局、基礎建設等的規劃在定位后,要以立法方式穩定下來,而基礎設施建設更要合理先行,把南沙作為大珠三角的樞紐,并統籌好城鄉一體化,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事實上,地鐵4號線已于2005年到南沙,區內共設4個站,“當年每天的人流量不足10萬,有時全車就只有司機一個人。”當時負責地鐵建設的盧光霖表示,那時一度質疑加速南沙發展,提出南部快線足矣。“肉痛啊!”他強調要按規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