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理論上說是一種正常的政府行為。然而,如果政府補貼成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業績的中流砥柱,甚至不少中小企業凈利潤50%—90%來自政府補貼,公共財政豈不快成了“唐僧肉”?納稅人會不會有疑問:誰在拿我們的血汗錢送人情?
納稅人的錢確實太好花了,最賺錢的石油巨頭們居然也來分一杯羹,名頭是“煉油板塊虧損”。那么我想問:煉油業務虧了,跟國家要補貼,成品油業務賺大了,有沒有多繳利稅?沒聽說過。
央企上繳利潤,由原來的最高上繳10%提高到15%,這是政策規定。然而,每年又有巨額補貼倒流向石油巨頭,2010年中石油實現利潤1676億元,最高應上繳251.4億元,獲政府補助16億元,加減法之后,中石油最高上繳額度應該不到總利潤的10%。
所謂“煉油虧損”,不斷有專業人士質疑是“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在玩數字游戲。即便真的存在煉油虧損,國家補貼也沒有道理。某項業務虧損,但整體經營上是盈利的,企業既然盈利,而且是巨額盈利,政府補貼的理由是什么?再者,企業的巨額盈利,本來是因為國家賦予其壟斷地位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政策性暴利”,既有能力彌補某項業務的虧損,更有義務為國家分擔一些成本。
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央企,每年85%以上的利潤到底去了哪里,企業與主管部門都沒解釋清楚,或不能讓人信服,可以說一直是個謎。拿出個不明不白的“煉油虧損”名頭來伸手要補貼,一個企業每年就是十幾億之巨,這些錢是真的用在“彌補虧損”上了,還是“天價燈”、“天價酒”、“豪華車”之類也都能沾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