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民眾的“需求”小嗎,“需求”少嗎?并非如此。市場上存在的大量問題的本質,其實表現為消費者大量的需求“不能滿足”或“難以滿足”,甚至有些需求,即使有錢,也難以滿足。
“擴大內需”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匯,“刺激內需”的提法,也不陌生。9月15日,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多次提的“擴大內需”是個錯誤的概念,真正要做的是開放國內市場。
張維迎的提法固然尖銳,卻也不乏啟示效果。何謂擴大?就是將小的變大,將少的變多。在此基礎上,“擴大內需”字面的意思應該是將民眾的需求變大,將民眾的需求增多。
現實中,民眾的“需求”小嗎,“需求”少嗎?并非如此。我們往往看到,市場上存在的大量問題的本質,其實表現為民眾大量的需求“不能滿足”或“難以滿足”,甚至有些需求,即使有錢,也難以滿足。
通過市場化的改革,30余年來,中國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和滿足,但不可否認,還有大量的需求,難以實現或難以很好地實現。比如,子女教育需求、醫療保障需求、安全食品的需求、與收入水平相符的住房的需求、環保需求等等。如果讓每個人談需求,相信每個人都會列出一個長長的單子。而這些需求,并非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也并非是不合理的需求,甚至是最為基本的需求。
內需的解決,依靠兩個方面:一個是市場,一個是政府。存在大量的需求沒有滿足或沒有滿足好的問題,就需要追問市場和政府這兩方的責任。一個完善的市場,可以較為理想地實現資源的配置,也就是哪里有需求,市場機制會自動地去填補。
但是,現實中,我們還是看到,有些市場可以解決的需求,還是難以很好地解決。比如,民眾有吃包子的需求,市場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大量的包子鋪甚至是包子制作培訓學校。但現在我們發現,這些包子有“濫用添加劑”等問題。這就是市場的監管問題了,而監管,顯然是政府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外一類需求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直接去滿足的,那就是一些公共需求,諸如醫療、教育之類。普通人到醫院,往往面臨的就是排隊,甚至連排隊的資格都難以獲得———因為掛號難??梢哉f,有些內需,不需要“擴大”、更不需要“刺激”,它就大量地在那里等著滿足。
正視這些未實現,或尚難很好實現的需求,就會發現,內需,就在那里,需要的是以合理的方式去滿足。這個滿足的過程,就是創造經濟增長、解決就業、增進社會福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