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8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全國有1.4億介于農村和城市的人口,擴大內需面臨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與限制農民工進城定居的政策有關,所以首先要解決這部分農民工人口的城市化問題。”7月2日,國家發改委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城鄉二元體制有望在本輪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加速松動,而首先獲益的,將是流動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農民工。 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城市化政策,寄望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改革措施,解決農民工在城市的定居問題。 以人口城市化為取向的經濟振興方案,將刺激實物產品消費需求與服務業需求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產出結構與人口結構不對稱所造成的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 “如果延續目前的經濟結構增加投資與產出,越往后,宏觀調控的發揮空間就越小,甚至可能由于生產過剩而走向政策出發點的反面。經濟振興方案必須立足長遠,而可行的方向之一就是人口城市化。”7月7日,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告訴記者。 人口城市化滯后 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相對我國剩余農業勞動力迅速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進程卻一直十分緩慢,延續著工業化超前而城市化滯后的經濟發展模式。 據《2009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1年-2007年,我國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建成區面積平均增長70.1%,但是市轄區中人口增長只有30%。 “中國近年的城鎮化加快推進,更多是一種土地的城鎮化。我們的產業不斷向城市地區集中,城區的土地不斷擴張,但是人口沒有相應的大規模向城市地區遷移,造成目前人口與產業集聚不協調?!眳⑴c上述報告編寫的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凱告訴記者。 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模式,形成了獨特的經濟結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曾公開一組數據,從產出水平看,我國已經達到了可以滿足人均收入3000美元國家的生產能力;但是,從需求水平看,占人口主體的農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只有4761元(2008年),折合美元只有700美元,導致國內需求總規模與供給總規模嚴重不對稱,以至于不得不長期高度依賴外需。 2008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危機導致外需陡降,長期倚重外需的經濟格局的短板頓時凸顯。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對對外開放的涵義缺乏全面的把握,在工作中過于看重外資、外貿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促成了目前這種不得不依靠外需帶動增長的格局。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增長將作為今后經濟發展的目標?!鼻笆霭l改委人士表示。 1.4億人口的潛在內需 據王建介紹,從國際經驗看,處于人均收入3000美元發展階段的時候,各國的平均城市化率在55%左右,在人口稠密的東亞地區在75%左右,服務產業比重在50%左右。 而根據中國社科院最近發布《城市藍皮書》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城鎮人口突破6億,城鎮化率為45.7%。 “如果把中國城市人口的比重提升到2/3,使服務產業比重提升到50%,就可以為經濟增長創造出一個長期的內需釋放過程?!蓖踅ㄕf。 轉入城市的勞動力一方面可以提升服務業比重,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全國1.4億農民工,加上家屬可能有3億人,如果這部分人口有條件在城市定居下來買房、租房,對于擴大消費需求還是很有潛力的?!鄙鲜霭l改委人士表示。 自1998年以來,中國城市的住宅發展走向市場化道路,對于進入城市的農民工群體,保障性住房將是大部分人的首選。 按照王建的測算,“如果未來5年每年的保障性住宅開工面積達到10億平方米,總投資達到2.5萬億元,就已相當于去年全年的住宅開工面積和83%的住宅投資額,將是對房地產業的強勁拉動,也會極大緩解已嚴重過剩的鋼鐵、水泥產能?!蓖踅ㄕf。 今年6月16日,上海市居民證轉常住戶口試行細則正式公布,為外來人口入滬打開了一扇門。 “從長遠來看,農民工人口城市化,擴大消費需求,還是要解決一些體制和政策約束的問題?!鄙鲜霭l改委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