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
2024年5月6日,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通知,中央財政創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開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點支持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推動建立好社區、好城區,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根據通知,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通過競爭性選拔,確定部分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開展典型示范,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中央財政對示范城市給予定額補助。示范城市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統籌使用中央和地方資金,完善法規制度、規劃標準、投融資機制及相關配套政策,結合開展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污水管網“廠網一體”建設改造、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老舊片區更新改造等重點工作,不斷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城市更新示范工作支持對象是地級及以上城市。2024年,每省(區、市)可推薦1個城市參評,首批評選15個示范城市,重點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大城市傾斜。
通知提出,力爭通過三年示范,城市地下管網集約敷設水平和安全性穩步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顯著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得到有效改善,持續推動老舊片區宜居環境建設,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2、公安部:戶口遷移、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和開具戶籍類證明“跨省通辦”
2024年5月27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五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各項工作情況。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李國忠說,“戶籍制度改革和居民身份證服務管理,是公安部牽頭的一項重點改革任務,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019年以來,5000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2023年底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3%。全國基本實現戶口遷移、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和開具戶籍類證明“跨省通辦”。
3、新京報曝光運輸煤制油的罐車未經清洗就裝運食用油引發社會關注
2024年7月2日,新京報曝光“油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2024年7月9日,國務院食安辦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對于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2024年8月25日,國務院食安辦通報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植物油亂象問題”調查處置情況。聯合調查組經調查核實后認定,罐車混運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質極其惡劣,違反基本常識,踐踏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是典型的行為違法犯罪,必須嚴厲打擊。其中,在責任認定方面,依法對涉事7家企業給予行政處罰。2024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衛生要求》,將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界定了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的術語,規定了散裝運輸容器基本要求、清潔、維護和管理,運輸作業,記錄等衛生要求。
4、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
2024年7月28日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提出4項重大行動:
一、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進一步拓寬城鎮落戶渠道,努力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逐步使未落戶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二、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以冀中南、皖北、魯西南、豫東南、湘西南、粵西、川東等城鎮化潛力較大的集中片區為重點,兼顧其他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縣(市、區),在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方面加快突破,構建產業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業、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三、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市縣共同發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推動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四、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以人口規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區和影響面廣的關鍵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建設,加快補齊城市安全韌性短板,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5、2024年上半年生產安全事故9229起、死亡8507人,城鄉安全形勢任重道遠
國家應急管理部在2024年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上半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保持“雙下降”,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229起、死亡8507人,同比分別下降26.2%、19.3%,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穩中向好”的特點。一是重特大事故下降,上半年發生重特大事故5起、死亡94人,同比減少4起、100人。二是部分行業重大風險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化工和工貿行業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建筑業重特大事故同比減少。三是一些領域專項整治取得積極進展,燃氣領域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工貿行業有限空間較大事故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大多數地區安全形勢明顯好轉,全國32個省級統計單位中有29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
盡管上半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但2024年11月11日晚珠海體育中心特大撞人事故,造成了35人死亡,43人受傷,其慘烈程度令人震驚。2024 年 11 月 22 日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前灣港路的海爾工業園“海立”廠房突發火災,火勢兇猛,導致廠房出現大面積坍塌,無疑給企業的生產設施、原材料和產品帶來重大損害。目前,傷亡情況尚未明確,相關部門還未公布具體的傷亡數據??梢姡踩a任重道遠。6、全國人大通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一、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分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五十八周歲。
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
三、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協調推進養老托育等相關工作。
四、批準《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落實本辦法進行補充和細化。
五、本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不再施行。7、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共濟給家人
目前,全國已基本實現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在同一醫保統籌區內家庭成員間的共濟,部分地方已經實現省內不同城市間的家庭共濟。2024年10月5日國家醫保局就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如何共濟給家人?哪些原因會導致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不成功?等熱點做了相關解答。
家庭共濟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共濟的家庭成員僅限于父母、配偶和子女等近親屬。二是共濟的家庭成員必須參加了基本醫保。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職工醫保參保人才有個人賬戶,也只有職工醫保參保人,才能將個人賬戶資金共濟給家庭成員。同時,職工醫保個人賬戶,錢可以共濟,卡不能共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就醫購藥都必須使用患者本人的醫???。
8、萬科前三季度巨虧179.4億,創下成立以來最大業績虧損
2024年10月30日晚,萬科A(000002.SZ)發布2024年三季度報告,其第三季度營業收入771.2億元,同比下降13.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80.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198.9億元,同比下降24.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79.4億元。
9、爛尾的“天下第一水司樓”重生!留下的警示和教訓更應銘記
2024年10月14日中國新聞周刊刊發了一篇長篇報道,曾經風光無限,耗資約2億元,總建筑面積60000平方米,樓高99.9米,卻因資金鏈斷裂而停工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因勞民傷財、脫離實際、濫建“文化地標”,一度成為時任獨山縣委書記潘志立“不顧民生盲目舉債”的典型項目,被住建部通報批評,也作為“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典型反面教材,被一再提及,備受輿論關注。
如今,改造后的“水司樓”原有的琉璃瓦和木質外立面被鋼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墻所取代,懸空的亭臺樓閣不見蹤影,建筑由極具民族特色的朱紅翠綠變為了白墻藍頂。部分網友認為,這樣的改造喪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是否能帶來人氣和客流量,仍然是未知數。獨山縣委一位官員表示,水司樓是縣委原書記潘志立留下的爛尾項目,潘志立被查后,這個項目備受輿論關注。“這個項目的竣工和運營時間現在還不確定。(至于)如何保證客流量、如何運營等,后續會給公眾一個交代?!?
“天下第一水司樓”重生的道路漫長而坎坷,大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政績工程的警示和教訓絕對不能被忘記。
10、中辦國辦: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
2024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意見提出,創新數據要素供給方式,細化城市地下管線等數據共享規定,探索建立支撐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數據共享、交換、協作和開放模式。加強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利用,夯實城市建設運營治理數字化底座,充分依托底座開發業務應用,防止形成數據壁壘,避免開展重復建設。鼓勵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及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