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其他省份社保轉入新就業地,原先需要返回原工作地逐一開具參保憑證,有了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一次不用跑就可辦理;報考一級建造師,原先要現場排隊提交學歷、社保等多項證明,如今上網填信息,幾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個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彰顯著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的顯著改善。
對此,人民網發表評論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個人從出生到去世,企業從開業到注銷,社會保障與所有人息息相關。時下,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隨著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仍有待完善。近年來,人社部門推動信息化建設和服務便利化,一批過去要“跑斷腿”“磨破嘴”的事情得以便捷辦、快速辦,以不斷織密兜牢的社會保障網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評論從流程、服務、創新、觀念四個維度的加減乘除闡述了社會保障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
在流程上做“減法”,為辦事群眾免除奔波等待之勞。曾經一段時間,“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引發關注,折射出社會保障領域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這不僅制約了社會保障服務效能的提升,更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近年來,從業務整合互通,到推行告知承諾制,再到優化窗口設置,人社部門在簡事項、優流程、減材料、壓時間、少次數等領域不斷改革,讓群眾少跑腿、少費心,以簡政放權的成效換來便民利民的成績。
在服務上做“加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體貼周到的服務。必須看到,簡政放權減的是權力,而不是服務。尤其針對社會各類人群、生活方方面面、物質精神等各類需求,必須讓服務更細致更多樣。以社保卡為例,經過多次升級改造,小小卡片時下已涵蓋了異地就醫、社保轉移、養老金測算等近百項人社領域服務功能。在服務項目、內容、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有助于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覆蓋面,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創新上做“乘法”,讓社會保障工作插上“翅膀”。社會保障工作千頭萬緒,不能一味依靠增加人力、延長工時的方式來保證服務質量,這也倒逼相關部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例如,利用信息一體化成果,通過公安部人口信息庫、學信網等平臺,教育部門可以更精準高效地審核報考人員信息。時下,人社部共推出了43項全國“一網通辦”業務,讓海量數據更好服務企業、群眾。事實證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運用,切實推動社會保障工作事半功倍。
在觀念上做“除法”,激發工作人員的干事動力。社會保障工作能否做好,歸根結底要有一支敢擔當、善作為的隊伍。而服務水平高,不僅體現為本領高超,更體現為態度端正。今年,人社系統積極參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人員比武練兵,練強業務本領,更著力去除形式主義、懶惰懈怠等問題。這也啟發我們,技術無法包辦一切,摒棄不良作風,用真心辦實事,用真情換民心,是為群眾紓難解困的必要前提。
評論最后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就是要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謀幸福。時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已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奮進新征程,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管理體系,把民生紅利落到實處,讓民生保障延伸到未來,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