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出臺實施
時間:2021-12-28 12:43:25
來源:城市化網
據深圳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報市委批準同意后頒布實施。《規劃》是開啟美麗中國典范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被列為深圳市重點專項規劃之一。《規劃》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提出了深圳生態環境領域兩個階段的目標愿景。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答記者問,就《規劃》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深圳努力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五年,是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歷史機遇、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向新臺階的關鍵五年。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將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要求深圳在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為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機。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都市圈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也為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拓展了發展空間。因此,深圳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為此,從2019年6月開始,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歷時2年多時間,高質量完成了《規劃》編制。
問:《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規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主線,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規劃》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聚焦生態環境領域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謀劃,提出一批管用的硬措施,解決好生態環境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規劃》“管用、好用”。
一是突出目標導向,科學提出2025年和2035年發展目標。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要求,對照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篩選與深圳自然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18個國際先進城市,從環境質量、自然生態、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等方面對標找差,以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為奮斗目標愿景,科學謀劃深圳生態環境領域2025年和2035年發展目標。對照目標,構建4大領域19項指標,包括綠色低碳發展3項、環境質量改善9項、環境風險防控3項、生態保護修復4項。同時,緊緊圍繞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充分銜接2035年發展目標,結合深圳實際,按照持續向好、自我超越的要求,科學合理設定指標目標值。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聚力攻堅全局性、關鍵性問題。針對深圳當前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還不夠穩固,以及“十四五”期間城市資源環境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凸顯、高密度城市防范生態環境風險任務更為艱巨等問題,《規劃》圍繞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等全局性、關鍵性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務實提出任務舉措。
三是突出改革創新,探索研究創新務實的任務舉措。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聚焦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研究提出綠色發展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環境質量管理、環境健康管控、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區域合作機制等6大領域33項改革創新舉措,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
四是突出項目支撐,積極謀劃重大工程項目。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規劃目標指標落實為核心,謀劃提出重大工程項目清單。重點聚焦二氧化碳減排、美麗河湖建設、美麗海灣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無廢城市建設、環境治理能力提升等領域,從補齊短板、盡職履責、示范引領三方面,梳理形成24大領域95個工程項目。
問:《規劃》明確了哪些具體目標?
答:《規劃》以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為奮斗目標愿景,制定了“兩個臺階”的建設戰略思路:
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碳達峰邁出堅實步伐,大氣、水、近岸海域等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增強,基本建立完善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
——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打造綠色低碳城市標桿。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低于18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固體廢物得到全面有效處置,景觀、游憩等親水需求得到滿足,美麗海灣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增強。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區域性生態系統結構改善和功能持續提升。
——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環境健康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到2035年,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先鋒,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綠色繁榮、城美人和”的美麗深圳全面建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更加完善,綠色低碳循環水平顯著提升,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15微克/立方米,生態美麗河湖景象處處可見,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實現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問: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哪些任務?
答:《規劃》從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系統修復、環境風險管控、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區域合作機制等13個領域提出48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綠色發展轉型,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推進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任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出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創新推動低碳試點示范、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管理等任務,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統籌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強能耗雙控工作,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籌融合,顯著增強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三是加強協同控制,引領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提出推動大氣污染精準科學防控、加強工業污染源治理、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控、強化面源污染防控等任務,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為主線,推動O3穩定步入下降通道,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大氣環境質量繼續領跑全國。
四是強化系統治理修復,持續提升水環境質量。提出加強水資源供給保障、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動水生態修復等任務,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推進生態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推動治水從鞏固治污成果轉向全面提質。
五是推進陸海統籌治理,加快建設美麗海灣。提出堅持陸海統籌污染治理、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等任務,提升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打造“碧海銀灘”的親海人居環境,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六是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提出推進土壤安全利用、強化地下水環境風險管控、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等任務,協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農村農業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七是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筑牢生態安全格局。提出筑牢生態安全格局、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建立完善生態監管機制等任務,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八是強化全過程管控,有效防范環境風險。提出提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完善危廢醫廢處理處置管控、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強化環境風險應急管理等任務,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高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應急處置能力,著力打造健康城市的“代謝系統”。
九是營造寧靜生活環境,加強環境健康管理。提出持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積極探索光污染防治、穩步推進新污染物管控、加強生態環境健康管理等任務,營造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
十是深化改革創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提出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建立更嚴密的法規標準體系、構建更嚴明的環境責任體系、塑造更高效的市場治理體系、建立更完善的監管制度體系等任務,加快建立決策科學、多元參與、執行有力的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十一是加強能力建設,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支撐。提出構建最嚴格的執法監管體系、建立現代化環境監測體系、構建智慧化的環境管理體系、打造能力過硬的專業隊伍等任務,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十二是開展全民行動,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出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推進生態環保全民行動、深入踐行綠色生活3項任務,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十三是加強區域合作,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提出攜手共建美麗灣區、開展生態幫扶和合作交流、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等任務,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加強深港澳更緊密務實合作,融入和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深圳力量。
問:如何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答:為確保《規劃》落實落細,將主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組織實施。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規劃》實施工作,制定《規劃》實施方案,落實牽頭單位和工作責任,明確實施進度和推進措施。二是實施重大工程。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規劃》目標任務落實為核心,組織實施好一批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三是強化資金保障。優化資金支出結構,強化財稅政策引導,為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四是強化評估考核。健全動態調整和修訂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問:與《深圳市人居環境保護與建設“十三五”規劃》相比,本次《規劃》的特色亮點是什么?
答:本次《規劃》在具體內容上進行了大量拓展和延伸,從人居環境領域拓展到全要素的生態環境領域,在規劃空間、管控要素、內容深度上均有擴展,并結合深圳超大型城市特點,設置重點任務和自身特色指標。《規劃》特色亮點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從污染治理轉向品質提升。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強化對噪聲污染、光污染及新污染物管控與研究,加強陸海統籌治理和美麗港灣建設,強力推動治污向品質提升轉變,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筑牢生態安全格局。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四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建立決策科學、多元參與、執行有力的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五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著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等全球性生態環境治理和交流合作,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問:關于“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深圳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答: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統籌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融合,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一是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一是科學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二是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優化能源供應結構,推動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三是推動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廣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動船舶“油改氣”“油改電”,推動航空業實施碳減排和碳抵消。四是持續推動工業行業節能提效,加強高耗能行業能耗管控,加強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推廣。五是推動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六是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積極控制工業生產、污水處理、垃圾填埋過程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等排放。
二是創新推動低碳試點示范。一是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國際資金和境外投資者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推動建設深圳國家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和國家自主貢獻項目庫,探索設立國家級氣候投融資基金。二是加快碳交易市場建設。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深化碳交易在交通、建筑等領域的協同減排作用,探索建立涵蓋核證減排量交易和碳積分商業激勵的碳普惠機制,引導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行為。三是推進多領域低碳試點示范。探索實施零碳、近零碳示范工程,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探索建立“碳中和”試驗區,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構建城市大氣溫室氣體及海洋碳匯監測體系。
問:“十四五”期間,深圳的綠色發展之路怎么走?
答:“十四五”期間,深圳將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
一是推動綠色產業培育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先進核電、可再生能源、高效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智能電網、智慧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領軍企業,促進綠色產業規模化、集聚性發展。
二是推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實施園區節能低碳和循環化改造,打造綠色示范園區。嚴格實施“雙超雙有”企業強制清潔生產審核,推進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推動企業生產工藝、自動控制升級改造,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的工藝設備。
三是實施前沿和關鍵核心綠色技術攻堅。鼓勵綠色技術創新載體加強超低能耗建筑、智能交通、智慧環境、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動力電池、氫能、儲能等新能源技術瓶頸。
四是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推廣國家綠色金融標準,推動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建立健全綠色投資評估制度,推進高環境風險行業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等環境權益抵押和質押融資業務。
五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制度,健全GEP核算方法體系,推動GEP進監測、進規劃、進考核、進決策,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探索建立以生態產品價值和生態功能效益為導向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問:近年來,深圳的空氣質量不斷提升,但離國際一流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請問面對這些差距深圳“十四五”期間會有哪些舉措?
答:“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堅持源頭防治、綜合施策,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探索大氣治理新路徑,不斷尋求突破,推動大氣環境質量繼續領跑全國、加快追趕國際一流,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
一是推動大氣污染精準科學防控。開展O3形成機理研究和源解析,推進PM2.5和O3協同治理科技攻關。加強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推動城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與更新工作常態化,建立重點污染源動態排放清單。
二是加強工業污染源治理。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新建項目實行VOCs現役源兩倍削減量替代。強化電廠和工業鍋爐排放治理,全市天然氣鍋爐基本完成低氮燃燒改造。
三是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控。強化成品油質量和油品儲運銷監管,嚴格實施I/M制度,機動車排放定期檢測合格率達到95%,全市禁用低于國三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持續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或轉用低硫燃油。
四是強化面源污染防控。全面落實工地揚塵“7個100%”治理措施,建設全市揚塵源TSP在線監測和視頻智慧監管平臺。提高城市道路保潔標準和機掃比例,實施裸露土地動態“清零”行動。強化餐飲源污染排放監管,大中型餐飲項目安裝油煙在線自動監控設施。
問:"十三五"期間,深圳持續高位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十四五"期間,深圳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將有哪些考慮?
答:“十四五”期間,深圳將以水生態環境改善為核心,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在鞏固“十三五”治水成效基礎上,自我趕超、引領示范,圍繞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六水共治”,推動治水從鞏固治污成果轉向全面提質。
一是加強供水保障。加快形成東、西江雙水源供應格局,實施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打造全城直飲的城市供水體系。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強化節水管理,推動城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到2025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二是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施行最嚴格的污染源監管,建立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海)排污口監管體系。加強涉水面源污染管理,推動污水、初期雨水和雨水“三水分離”,構建全收集全處理治污體系。實施全流域管理模式,提高治水現代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市達到或好于Ⅲ類的優良水體河長占比力爭達到80%。
三是大力推動水生態修復。建立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開展河湖水生態健康調查評估,摸清主要河湖生態健康狀況。依托“千里碧道”建設,恢復河湖岸線自然狀態,系統打造水生態廊道,強化河流作為棲息地、生物廊道、濱岸過濾帶等生態功能。對有條件的暗渠實施復明改造,開展河道生態化改造,形成生態美麗河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