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4月9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共32條,涉及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五大生產要素。《意見》提出,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對股市、債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金融業對外開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明確了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樞紐,能夠通過制度的完善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運轉。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在穩步推進,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各項功能發揮良好。其中,《意見》提出加快債券市場發展,意味著我國債市規模將穩步擴大,市場互聯互通有望加速,各項制度“短板”將不斷補齊。
債市規模將穩步擴大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債券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各品種逐漸豐富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的樞紐作用不斷凸顯。
人民銀行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債券市場繼續穩步發展,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據初步統計,今年一季度,債券市場共發行債券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余額為10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和凈融資規模同比明顯增加,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情況進一步改善。2020年一季度,公司信用類債券共發行3萬億元,同比增長35%;凈融資規模超1.7萬億元,同比多增8000多億元;發行量與凈融資規模均處于歷史同期高位。與此同時,一季度民營企業發債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50%;凈融資規模約930億元,創近3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見》對于債券市場的部署是“加快發展”,并提出“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市場人士表示,這一部署意味著我國債券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以及品種創新也將再次邁上新臺階。
從過去幾年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不管是年發行金額還是托管余額,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從發行量看,2015年,我國債券市場全年發行各類債券22.3萬億元;2019年,債市發行各類債券達到45.3萬億元。隨著各類債券年發行量的持續增長,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也逐年遞增。2015年年末,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47.9萬億元;2019年年末,債市托管余額增至99.1萬億元。目前更是已經突破百萬億元達到103萬億元的規模。
我國債券市場品種也在不斷豐富,產品涵蓋了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公司信用債、同業存單、熊貓債等多類品種。在各大類債券品種中,近年來還有很多創新性的債券,比如扶貧專項債、綠色債券、小微金融債、“雙創”債等。在今年以來的疫情防控戰中,多類型的防控疫情主題債相繼發行。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直接融資重要場所,我國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各項功能發揮良好,顯著改善了我國融資結構,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助力。隨著本次《意見》落地以及債券注冊制的全面實施,債券市場正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互聯互通步伐將加快
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和統一監管,也是當前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
自1997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形成了由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柜臺市場3個子市場組成的統一分層的市場體系。其中,由機構投資者參與的銀行間市場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交易場所,近年的債券托管量和交易量占整個市場的九成左右。從監管看,債券市場是多主體監管的架構。
本次《意見》提出,“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加強債券市場評級機構統一準入管理,規范信用評級行業發展”。
中誠信國際認為,《意見》為構建統一的債券市場監管制度框架指出了進一步改革的方向。目前,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的互聯互通已有實質進展,銀行業機構已經能夠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場內交易,未來可考慮建立統一的結算托管體系,從解決轉托管效率低的問題入手,形成統一的托管結算規則,最終建立統一的托管結算體系。除此之外,在債券市場發行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投資者保護機制方面進一步統一規則,構建統一的監管制度框架。
近年來,為建立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的債券市場,相關部門一系列舉措不斷落地。比如,2018年12月,人民銀行、證監會、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強化監管執法,加強協同配合,建立統一的債券市場執法機制。2019年8月,證監會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通知,擴大在交易所債券市場參與現券交易的銀行范圍。2019年12月,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發布《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披標準;當月,《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意味著信用評級行業正式進入統一監管時代。今年3月初,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工作方案》。
國債收益率曲線將更加健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見》在“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中提出,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并軌,提高債券市場定價效率,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
有研究表示,發展完善債券市場,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改變以往“債券市場僅僅是融資的市場”的觀念,尤其是國債市場,其不僅承擔著為政府融資的功能,也不僅僅是市場主體進行投資的資產標的,更承擔著為整個金融市場提供基準收益率曲線的功能,承擔著提供定價基準、傳遞價格信號、進行資源配置的功能。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迫切需要為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利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意味著國債收益率曲線將不斷完善和發展,并將成為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
4月10日,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業務正式啟動。作為國債最大的持有者,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被各方視為提升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一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作為利率發現和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國債期貨是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6年多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2年期、5年期、10年期3個關鍵期限產品的國債期貨市場,對提升債券現貨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面對內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何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中國經濟發展定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一條可行路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撰文提出,我國不同要素的市場化程度差異較大,推進市場化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各有不同。《意見》堅持問題導向,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出分類推進改革的舉措,使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表示,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目的在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實現各類要素市場優化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
針對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意見》著重提出四方面要求,包括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和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資本市場是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環節,推動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與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相互促進,有助于優化資本市場供給,更好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作用。”蘇莉表示。
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提速。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仍以銀行體系間接融資為主。針對提升銀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能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關部門出臺了包括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效果顯著。與此同時,股票市場改革力度也明顯加大,科創板及試點注冊制平穩推出,新證券法審議通過,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和退市等基礎制度不斷完善。
資本要素改革重點在于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制度。對此,《意見》強調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銀行機構體系,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等。針對股票市場,要求完善基礎制度,其中提到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等。針對債券市場,《意見》提出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要素優化配置還基于金融持續擴大開放。A股、中國債券等納入國際主要指數且不斷擴容,有助于提升行業機構競爭力及國內資產吸引力。疫情防控期間,人民幣資產價值正在凸顯。《意見》對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亦有所部署。
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
“在我國現有土地制度下,土地要素分配面臨如何在政府計劃和市場配置之間平衡的問題。”中信證券(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受土地制度約束,城鄉二元結構一直存在,其中,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為保障農民利益,保護耕地紅線,土地市場化程度一直較低。
基于此,《意見》重點強調增強土地管理的靈活性,主要包括四項改革內容:一是推動農村土地改革,目標在于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市場一體化,促進土地收益公平;二是深化產業用地改革,推動包括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和作價出資等多種供給方式;三是促進建設用地改革,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四是完善土地管理體制。
《意見》提出的“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是一大亮點。《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在新土地管理法中已經刪去了從事非農業建設必須使用國有土地或者征為國有的原集體土地的規定,并明確土地所有權人可以出讓、出租經依法登記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目前,國家正試點在33個縣級行政單位推進依法取得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
“本次《意見》在已有的立法基礎和制度改革大框架下,在實施層面作出更詳細的工作部署,通過完善增值收益分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等配套政策,加快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價值顯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光大宏觀張文朗團隊分析稱。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待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出臺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有望全面推開,進而將顯著優化經營性建設用地供給,提高使用效率。
數據首次被列為要素之一
數據首次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為要素之一。《意見》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三大措施入手,促進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談及為何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范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信息經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向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數據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經濟價值創造過程,對生產力發展有廣泛影響。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能夠充分發揮數據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使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與數據要素密不可分的是技術要素。近年來,我國研發支出不斷增加,2019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0.5%,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9%。值得注意的是,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意見》指出,積極探索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鼓勵商業銀行采用知識產權質押、預期收益質押等融資方式,為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提供更多金融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