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產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強,產業鏈水平高,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就會更足。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是中央基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產業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重要部署。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一)
國際經驗表明,基礎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產業的整體素質、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沒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支撐,就不可能有強大的現代產業。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體量大,但在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和重大裝備等方面仍存在明顯制約。基礎能力不足,不僅限制了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度,也影響國家產業安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是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主要包括“三個能力”的建設。
一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是衡量產業發展質量水平的重要標志,對產業發展具有基礎性和長期性影響。應緊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全球創新體系和創新模式變革趨勢,加大對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投入,尤其要重視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基礎研究的累積進步往往會催生出重大科學發現和重大技術創新。要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科技創新生態鏈,加強材料、工藝、零部件等多領域創新主體協同研發,探索科技與產業協調、成果和應用互動的新模式,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二是產業公共服務能力。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與產業發展水平具有明顯關聯性。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供給,有利于降低企業創新創業創造成本,提升社會協作水平和市場效率。應圍繞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產業支撐力大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可靠性試驗驗證、計量檢測、標準制修訂、認證認可等服務能力。鼓勵企業等市場化主體參與平臺建設,構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平臺和架構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生產要素跨界和跨時空聚合共享。
三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現代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改進和完善。當前,數字經濟浪潮正在蓬勃興起,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既需要傳統基礎設施支撐,更需要有相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為基礎和保障。應積極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有序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加大傳統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加快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
(二)
基礎能力決定了產業發展高度,產業鏈水平則關系產業整體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目前,我國仍處于全球產業分工鏈條的中低端,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的良性循環尚未完全形成,新的產業集群發展不充分,產業鏈整體水平不高。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提升產業鏈韌性和水平迎來重要契機。
提升產業鏈水平,關鍵要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包括要素供給、制度環境、企業組織、需求條件等,是一個緊密聯系、相互作用、有機統一的整體。
一是推動生產要素變革,提高要素供給效率。要素體系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單元,現代要素以及組合方式決定著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產業鏈水平,需要盡快打破阻礙要素流動的壁壘和障礙,促進新的生產要素向生產效率較高的領域和環節流動,強化現代要素支撐,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人力資本積累方面,要全面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加強科技人才儲備;在技術創新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大技術創新普惠性政策支持,加強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在數據治理方面,要推進數據要素改革,強化數據確權、數據流動交易和數據隱私保護,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二是打造高效制度環境,更好優化制度供給。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重點,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還要建立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調機制,加快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強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運用,積極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
三是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激活產業微觀基礎。產業組織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變化所產生的資源使用效率與創新效率改進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提升產業鏈水平,要構建適應新的技術經濟范式的產業組織體系。重點要培育“三類”企業群體,即一批供應鏈服務、智能制造云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等大型平臺企業,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資源整合能力達到或接近世界級水平的領軍型企業,以及一批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打造現代企業集群。要創新產業集群建設模式,加強基于網絡的虛擬產業集群建設和培育,通過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互聯互接激發關聯企業創新行為。
四是立足強大國內市場,以消費促產業升級。需求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是激發產業變革的重要變量。可考慮采取相關政策措施,創建應用示范推廣機制,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加快補齊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短板,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促進強大國內市場與壯大市場主體、提升供給質量的有效協同。
(三)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和完善要素市場,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從而更好保障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另一方面,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應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重點放在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推動可持續發展上,做到不越位更不缺位。
還要看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應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并舉。不僅要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深挖傳統產業發展潛力和空間,使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和活力,還要加強對技術創新、市場培育等的支持,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產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涂圣偉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