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綠道平整開闊,沿途風景優美,鳥語花香,就如一條條綠色動脈,將海灘、公園、企業、車站等設施串聯起來,讓這個城市充滿春的暖意。”近日,來自山東的游客張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這樣推介湛江綠道。
張強的一番推介引來不少朋友點贊和好評。近年來,湛江城市綠化建設不斷增量提質,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美夢成真。截至今年,湛江市已建成公園、小游園共100個,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2005年的9.77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14.24平方米。
綠地面積的擴大帶動了城市綠道的延伸。目前湛江市已規劃建設主要綠道線路13條,已建成城市綠道101.72公里,空氣質量顯著提高,市民在鳥語花香中休閑娛樂。市區、綠道、林地、公園相互串聯,讓湛江市民生活環境更加優美舒適,也使湛江更宜居、更美麗、更綠色。
綠道春光 讓市民生活慢下來
藍天、白云、沙灘、海浪、綠樹、鮮花……一幅幅頂級濱海旅游勝地風光,已成為廣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眼中的常態。如今,湛江市不斷推進的綠道建設,將濱海城市沿線各處的“珍珠”連成美麗的“項鏈”,成為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利用濱海資源,湛江市正在打造成片、成網的慢行系統,并結合公園設置綠道。市區規劃了四類綠道——生態觀光線、城市活力線、濱海風情線、濱河休閑線,規劃建設主要綠道線路13條,全長約400公里,共設置103個驛站,現已合計建成綠道101.72公里,基本將市區主要公園、公共活動空間、歷史文化街區等節點串聯起來,方便市民慢跑、散步、騎車、垂釣等各種戶外活動。
“每天傍晚和家人到這里跑跑步,聊聊天,吹吹海風,感覺一天的疲勞都沒了,能在繁華城市中,感受這份休閑,心里是滿滿的幸福感。”家住綠華路的陳明女士告訴筆者,她幾乎每天都會到綠塘濕地公園綠道散步,讓生活慢下來。
位于湛江市區北部、跨度長2.3公里、面積達27.8公頃的濱湖公園,是湛江市城區內綠道最長、面積最大的湖泊濕地生態公園。12.6公里的蜿蜒綠道搭配上濕地湖泊、茶室、觀景臺、休息亭、棧橋、小型沙灘、音樂噴泉、廣場等種種娛樂設施,構建了綠色生態城市的如畫圖景。在這條鬧市中的綠色“飄帶”上,每天,有數不勝數的游人、市民騎行、散步、慢跑,享受著城市生活的便捷舒適,也享受著綠色生態的美好宜人。
吳梅愛帶外孫到濱湖公園滑滑梯、撈小魚、放風箏等,平均每周要去逛三四次。“這里不僅空氣環境好,孩子可以在綠道上撒歡,大人也不用擔心交通安全問題,能讓我們真正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吳梅說。
規劃先行 守住“城市綠線”
為統籌城市綠化建設,近年來,湛江市對公園綠地進行細化分類規劃,形成“一灣兩岸,六楔九廊,多園點綴”的布局結構,提出綠線管控要求,并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相協調。為有效杜絕侵占城市綠地行為,湛江市向社會公布城市綠線,分別在海濱公園、金沙灣觀海長廊、霞湖公園、北橋公園等公園綠地設立了綠線公示牌。此外,湛江市不斷推進落實重大公園建設項目,讓不少群眾感嘆,身邊的公園多起來,生活環境好了起來。
毗鄰椹川大道中段和北段、占地27.5公頃的銀帆濕地公園和占地面積約13公頃的東菊公園,成為了湛江市區內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強先鋒。主園道長3.2公里的銀帆公園,為附近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健身運動和休閑處所。每天從早到晚,不少附近市民在此騎行或慢跑,為城市綠道補充了大量生機。
蜿蜒而又各處連通的紅、綠色塑膠跑道,星星點點的花草樹木,隨處可見的涼亭小棚……在嶺南師范學院就讀的大三學生王綺璇幾乎每周都來附近的瑞云湖公園跑步。“6公里左右的綠道距離,適合我進行短時間的運動。周圍有水有植物還有休息的地方,人也不多,特別適合我進行跑步。”她
王綺璇不知道的是,就在幾年前,瑞云湖公園名叫赤坎水庫,是一個雜草叢生、水體發臭,周邊布滿養豬、養鴨場的水庫。為持續修復水體生態,整治“黑臭水體”,湛江市下決心修復自然河流湖泊,其中首先修復的就是赤坎水庫。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治理下,周邊養殖場全部清理,各種違建全部被拆除,種上花草、樹木,建成環湖綠道,“丑小鴨”變為美麗的“白天鵝”,并改名為頗有詩意的“瑞云湖”。2016年,瑞云湖公園還被評為廣東省“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第一名。
綠色高效 筑起城市健康之路
綠道天生就有“綠色”“健康”的基因,而湛江市在綠道規劃建設中,更是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讓綠道建設不光在“面子”上,也滲入了“里子”。推動全市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綠色消費等生活新風尚,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把綠道融入海綿城市建設。”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湛江市在綠道建設中,注重使用透水材料,采用微地形建設、水生植物凈化、雨水利用等眾多工藝做法,增加雨水資源利用率。如在銀帆公園和東菊公園的建設中,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低影響地開發雨水系統,通過最少的土方工程、環保材料的使用降低公園建設、維護成本與能源損耗。
在園林綠化中,湛江市同樣堅持節約、綠色、高效的原則,多個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克服了公園建設種種難題。針對三嶺山公園地貌破損、土質貧瘠、水土流失等問題,動員全市園林綠化技術力量開展大會戰,成功培育鄉土樹種44個品種、66萬袋,完成了5000畝受損地的復綠工作。如今,三嶺山公園一片蔥綠,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綠道建設延伸的不僅是綠色活動空間,更是綠色的發展觀念。依托綠道建設,不少市民延伸出了“綠道文化”。騎行愛好者們多次組織活動,沿著綠道騎行宣傳節約用水理念。跑友們則開展百人快閃和迷你馬拉松活動,倡導健康生活和綠色發展……綠道成為宣傳倡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綠色消費等生活新風尚的天然載體。
五步一綠道,十步一公園,市區里,越來越多的小型公園、綠道、小庭院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水清,草茂,花繁,鳥鳴,即使身處市區也擁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逐步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也逐步提升,“湛江是一個宜居城市,我挺喜歡湛江的。”家在陽江,現在在嶺南師范學院就讀的大四學生葉同學表示,未來希望留在湛江發展。
綠道不斷蔓延,網絡不斷織密。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市將進一步完善市區綠道網建設,不斷增添新綠,打造更加自然舒適的城市生態環境。(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劉穩 通訊員 李亞強 楊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