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期新浪·長安講壇3月28日晚舉行。主講人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生態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境界和社會形態,空間發展是生態文明意義上的發展。空間發展,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實現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協調,實現人、經濟、生態環境的均衡,既有物質財富的增長,也要公平地惠及每一個人,還要保障自然的再生能力。
他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用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原則改造提升工業文明,為人類社會最終走向生態文明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
他舉了三江源、北京、深圳三個例子,說明不同地域面臨的突出問題不同。
楊偉民表示,三江源是“中華水塔”,但這里要發展經濟非常困難,只能靠放牧,過去因為過度放牧,造成了生態破壞。保護生態要減少放牧,就出現了保護生態和人的發展的矛盾。讓牧民從放牛羊變成守護生態,國家給牧民發工資,就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問題。
北京的問題完全不同。楊偉民表示,北京1.64萬平方公里面積,有1萬平方公里是山區,而平原面積已經開發了46%,差不多接近一半。而且北京地貌西北東三面是山,只有南面是平原,南來的污染物集聚到北京,這是北京霧霾比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北京嚴重缺水。“官廳水庫和密云水庫容量大概都是40億立方米,但這兩個水庫從來沒有裝滿過”。而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嚴重的問題。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漏斗在華北平原,華北平原14萬平方公里有一半是地下漏斗區。污水澆地造成的土地污染,治理難度更大。
楊偉民認為,雖然現在南水北調工程給北京補充了水,但“如果北京再集聚功能、集聚人口,這水不一定夠”,所以無論是考慮土地、還是水資源的開發強度,北京都必須轉移功能。
“對北京來講,第一位是怎么解決空氣問題、水的問題,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說。
深圳,經濟發展好,創新能力強,環境也很好。楊偉民指出,深圳最主要的問題是2000平方公里中一半是山地,平原已經全部開發完畢,幾乎沒有可開發的土地。深圳的收入房價比大概是不吃不喝25年的收入才能買房。他說:“如果人一生中都難以得到一套功能齊備、條件比較好的住房,不買的話租也可以,那談何人的發展?”
楊偉民指出,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都很重要,但落到不同空間的時候,突出問題、突出矛盾、每個發展的用力程度等方面,籠統講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在一定的國土空間上,把三個發展更好的協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