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湖濱區交口鄉交口村文化廣場人來人往,廣場舞音樂聲此起彼伏。在村民楊愛梅看來,農村與城市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鄉下人與城里人的差距越來越小。她自豪地說:“現在城市有的農村都有了,我們住的是樓房,吃穿不愁,還有無線網絡呢!”
這是三門峽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市委、市政府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方向,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文明城市創建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全市新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資料顯示,目前三門峽市城鎮化率達到54.7%。遍布各地的城鎮百花齊放,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迸發著勃勃生機與活力,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三門峽市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落地,提高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覆蓋水平,推動進城農民全面融入城鎮。
加快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進一步放寬各類人才落戶城鎮條件,拓寬進城落戶渠道,推進租賃房屋入戶,實行城鎮社區集體戶口落戶。同時,全面實行網上申請辦理居住證,將住房保障等納入居住證基本公共服務范圍。
以落實房屋租購同權、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為重點,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湖濱區上村、崖底等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實施。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以及其他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實現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入學小學14692人、初中5323人左右。鼓勵在縣城、鄉鎮、產業園區建設移民安置區,完成1.47萬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全面參保登記計劃,推動農民工全面參保。
持續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開展“春風行動”,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政策咨詢、崗位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1.6萬人以上,扶持下鄉返鄉創業1.7萬人。
三門峽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和宜居水平不斷提升,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我們小區經過提升改造,樓道和路面比以前整潔多了,車輛擺放越來越有序了?!焙I區前進街道友誼社區軍干所小區辦公室主任杜松輝提起小區的變化贊不絕口。全市文明城市創建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實施以來,前進街道以軍干所小區為老舊小區改造創建示范點,累計投入資金80余萬元。
三門峽市圍繞提升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和宜居水平,融合實施文明城市創建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實施中心城區提質、百城建設提質、重點鎮建設“三大工程”,不斷提升基礎支撐力和綜合承載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開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質、誠信守法、文明風尚“三大提升”行動。以解決城市“七大難”問題為抓手,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市管理精細化。
文明城市創建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穩步推進。城市新增供熱面積210萬平方米,市區大嶺路等13條道路升級改造完成,北環路等5條斷頭路開工建設。
中心城區品位持續提升。市商務中心區完成投資超百億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正在成為帶動中心城區發展的增長極。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所有縣(市)不達標水廠改造全部完成,以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推進。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體育普及和社會服務兜底“五大工程”,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計劃”和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00所,搬遷縣級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
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啟動新一輪棚戶區改造“三年計劃”,22個棚改項目全部開工。
保障性住房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46401套。
要把城市管理好,還要讓城市有活力。三門峽牢牢把握“三地五中心”總體布局,進一步明確“一核、兩翼、三帶、多點”的市域城鎮體系布局和“一帶、兩片、三心、四組團”的中心城區布局,發揮城市產業載體和創新高地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3條控制線,合理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空間。
建設綠色人文城市。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